三产业发展步伐。
(1)要不断更新对第三产业的认识,培育新兴产业。发达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表明,由为生活服务转变为生产服务,培育新兴产业,是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内涵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扩大就业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不断增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服务内容,在不断完善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增加新型服务业的服务领域,如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旅游导向、法律咨询、技术服务、金融保险跟踪即时服务、经纪代理和家政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要开展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构成、不同地域人群的多样化服务。
(3)要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市场化进程。减少政府对第三产业的干预,改变第三产业的许多行业作为公共服务业由政府经营的局面。
(4)实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各类经济实体吸纳就业的能力。这包括创造良好的劳动市场环境,消除就业歧视,解放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加强对企业富余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者再就业培训,提供转岗、求知信息服务;推动创造就业工作岗位计划,鼓励自营就业,并进行地方性、社区性就业培训。
(5)发展适度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选择地发展资源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机会不仅有赖于资本投资的积累速度,而且还有赖于投资所采取的技术路线,我们必须选择适合的最具创造就业机会潜力的领域。这包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发展知识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的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工业,有效吸收大量非熟练劳动力,为贫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
总之,根据中小企业市场进入门槛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特点,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这既能有效地克服资本和技术短缺的困难,又能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也能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洪梅.资本积累理论与就业问题分析.企业导报,2010(24).
[2]汪凤娇.浅谈我国失业问题——从《资本论》关于相对人口过剩理论的角度[J].技术与市场,2010(12).
[3]陈戴圆.马克思失业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4]王丽萍,冯志华.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当前失业问题[J].甘肃农业,2006(6).
[5]齐震.产业结构与充分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8(10).
[6]崔丹.钟思远.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就业问题[J].天府新论,2006(6).
[7]姜兴健,李志如.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证研究现状综述[J].出国与就业,2011(8).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