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人力资源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对策      ★★★ 【字体: 】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对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6 19:40:4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既有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原因,也有高校扩招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需要综合国家、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情况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难,就业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

  第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第二,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专科毕业生就业尤其困难。从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明显提高,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供大于求,这就形成了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战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困难。

  第三,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提高。随着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目前毕业生就业形成了买方市场格局下,就业竞争愈发明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已将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毕业生实力的主要依据和择入标准。

  第四,值得一提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性生活蓝皮书”《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1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1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因素。中国的经济、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一般来说,高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工资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升迁机会较多;低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的工资较低,福利待遇较差,升迁的机会也较少。而对大学毕业生择业影响最大的是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在两类市场之间难以有效流动。因此,为了避免因为选择在低级劳动力市场就业而影响今后的家属安置、子女就业乃至户口迁移、职称评定等,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几乎毫无例外的选择在高级劳动力市场择业。实践中,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致使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非理性,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大城市、大单位,而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或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很难吸引到人才。

  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第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一方面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偏重基础理论知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观念和专业技能等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因此,就业人数增加,岗位却基本不增,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第四,扩招进程过快,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在各个高校都在加快扩招步伐的趋势下,在专业设置上就逐渐背离了市场导向,通常情况是近年来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好就业就开什么样的专业,更有甚者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什么样的专业,而不顾这种专业目前市场是否需要,人才是否饱和。与此相伴的必然是为了扩大招生规模而缩减相应的个体培养经费、培养时间,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一)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二)了解职业个性

  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转载自 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三)培养职业技能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

  (四)制定职业计划

  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孙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赖德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

  [3]唐鑛.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的研究报告[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

  [4]陈岩松.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C].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硕士毕业生的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

  • 下一篇文章:产业结构调整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刘小兵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
  • ››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 ››浅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 ››试论转型时期企业对“人财”的需求...
  • ››探讨民营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
  • ››职务分析—过程与方法初探
  • ››人力资源利用初探
  • ››有关人才退出机制的研究
  • ››探讨如何促进人才租赁业良性发展
  • ››分析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
  • ››浅析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
  •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
  • ››浅析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