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物流管理
   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模式设计和策略选择      ★★★ 【字体: 】  
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模式设计和策略选择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6 19:39:37   点击数:[]    

最大值230亿元。
由图3可见,本期GDP 1个正冲击能给港口物流带来持续的正面影响,在第7期到达最大值2 508万t,第9期后这种正面影响趋于稳定。

    因此,从短期来看,上海市经济和港口物流相互响应,并且这种响应是正向的。

    3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之建议根据上文分析得到结论:上海发展港口物流是必须的、必要的,港口物流是未来港口发展的方向,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为港口赢得核心竞争力。上海应依托本港,借助长江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拓展港口物流业与发展空间。

    3.1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模式设计3.1.1国际航运中心模式当代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物流、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航运中心与国际经济、贸易和物流中心密切相关,典型航
运中心均以面向海洋、航运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依托。上港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把上海建设成国际航运中心。

    目前,上海还属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主要为长江流域等陆向腹地的外贸直达运输服务,国际中转货运量所占比例很小。200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中国际中转箱仅为5%左右。未来,上海港应向中转型、综合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将港口物流链向海外延伸,吸引海向腹地货物在此中转;大力培养航运人才,不断加强自身为国际航运市场提供各类技术、信息、交易、海事等服务的能力。

    3.1.2港口区域物流体系模式

港口区域物流是指在港口城市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内物资的物质实体流动过程。港口区域物流体系可采用以港区为中心,以港口辐射的经济区域为依托,建设“港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临近港区的地方建立物流园区,在港口辐射腹地的交通枢纽地区、大城市或大型企业周边建立物流中心,在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周边建立配送中心,构建分层次的区域物流节点体系,其中关键环节是在3者之间建立起业务或产品供应链关联。

    上海港完全具备采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一是上海重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初步建成物流产业的核心基地,现有上海港浦东集箱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二是上海实施“长江战略”,通过资产纽带将长江沿岸重要港口纳入势力范围。

    3.1.3物流链运作模式

未来港口发展物流的关键在于港口能否成为现代物流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港口要把组织和开发物流链作为其生产和经营的主要任务。开发物流链可以通过2种方式: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港口横向一体化的整合表现为同一港口群内各港口之间的协作,上海港可采用的形式有:(1)松散联盟型整合,主要实现港口间价格联盟,规划的协调,港口航道、引航等公共服务和设施的共享,开辟航班航线的共同研究等,政府可根据产业布局、都市圈、港口区位和运输特点等,以主枢纽港为龙头,引导港口群形成1个或多个联盟,该联盟经成功运作可逐步向紧密联盟型过渡;(2)资产纽带型整合,通过资产或资本运作来实现港口的整合,例如上海港的“长江战略”。

    上海港也可以进行港口纵向一体化整合,包括港货联盟、港航联盟和港区联盟。与长江流域以内的大货主企业如钢铁企业、石化企业等结成联盟,保证港口自身货源稳定。另外,上海港可与长江内河航运企业联盟,特别是集装箱班轮公司,保证支线港对干线港的喂给。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如双方共同参股并经营内河航运或码头运作;港口让出股份,就码头保税区、堆场、仓库等股权与班轮公司合作等。上海港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行动。

    3.1.4港口物流网状布局模式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目标之一是成为世界卓越的码头运营商,积极参与国内外港口的投资建设。港口运营巨头以成熟的港口运营管理模式和雄厚的资金为后盾,跨区域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独资或者合作构筑港口物流网络,从而通过网络效应、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物流领域的“黄金”。

    3.2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策略选择3.2.1整合上海港内部物流资源拓展港口物流是把港口主业与港口物流进行融合,因此让港口主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是拓展港口物流的前提。上海港应从充分利用港口内部的存量资源着手,整合和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健全港口的物流功能;整合港内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作业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和其他港口资源,满足物流服务快捷、准确、安全等要求,重视装卸效率和换装环节的衔接,以适应物流服务的开展。当港口企业的经营管理物流的介入而发生变化时,上海港应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运营模式,改造上海港现有的经营机制和组织模式。

    3.2.2与大货主企业合作

长江经济带内雄峙着上海宝钢、湖北武钢、安徽马钢、四川攀钢等大型钢铁基地,工业种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在钢铁、汽车、电子、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拥有大批一流的大型骨干企业,新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通信设备等新兴产业也正迅速崛起。其中不少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很大,而内河运输成本低,长江流域内河网络密集,通过长江进出的货物量将非常大。如果上海港能牢牢抓住这些大货主,就保证了上海港的货源。要争取货主企业的合作,首先要保证货主企业的利益,为其设计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方案,再与其建立联盟或合作关系,也可以合作或合资的形式开发港口,成立航运企业或第3方物流公司,甚至出让部分股份。

    3.2.3以上海港为依托开发港口物流物流链的开发对上海港口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上海港口物流链的开发策略应按照由近到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顺序逐步展开。

    3.2.3.1开发长江流域地区的物流链上海港的经济腹地——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达,内河运输网络密集。配合“长江战略”的实施,上海港发展港口物流首先从开发长江流域地区的物流链着手,步骤如下:(1)以长江干线主要港口为上海港物流链的基点。

    “长江战略”已经拉开上海港与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横向一体化的序幕。2003年8月,上海港与武汉港合作,参股40%于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2004年5月,上海港结盟芜湖港;2005年,上海港先后与重庆港、南京港、南通港结盟。这种发展趋势还将持续下去。与长江干线主要港口的结盟可以保证其对上海港的货源喂给。

    (2)与长江港口结盟后,力争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然后以港口为基点开发物流中心。物流中心以临港为宜,保证货物的高效率流转,如安全高效的集疏运、便捷的信息传递和通关检验检疫等。

    (3)上海港与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最主要的连接纽带是长江内河运输,结盟长江航运公司可保证上海港与长江干线主要港口的连接,保证物流中心与上海港口物流园区的业务关联,对长江物流链的形成非常重要。考虑到资金的限制,上海港可选择适当的形式与长江主要航运公司合作,如收买航运公司股份或相互出让股份,而与航运公司合资开发内河码头、物流中心更是一举两得。如果资金充足,上海港甚至可以独资或与港口企业、大货主企业合资成立内河航运公司

    2003年,上海港与重庆港共同投资5 000万元组建重庆集海航运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4)物流链向外扩展延伸。上海港根据货物的流向、流量,在港口周围的大中城市、内陆交通枢纽地区开发配送园区,通过内河运输、公路运输或铁路运输连接配送园区与物流中心,吸引更多的货物流向长江干线港口。只有拥有大量货源,物流链才能发挥规模优势。

    此时,物流链已经形成,如图4所示。

(5)成立第3方物流公司经营物流链。在上述物流链中,上海港控制了主要环节,但物流是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货物装卸、运输、仓储、交付、信息传递、通关等程序,具有过程复杂、涉及环节多、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长等特点,整个过程的成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下一篇文章: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意义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模式设计和策略选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模式设计和策略选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日本物流实施大纲的发展状况及今后...
  • ››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生产资...
  • ››《最新物流讲座》之一——物流概念...
  • ››日本物流发展及其启示
  • ››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
  • ››抓住物流人才这一牛鼻子
  • ››广西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
  • ››我国港口物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问题
  • ››上海港拓展港口物流服务的模式设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