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文中围绕浙江省建设港航强省、海洋经济发展带战略需求,对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港口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目标以来,港航建设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近10年间,全省货运量增长了148%,其中货物水运量增长了276%。2009年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为22832.43亿元,其中港航系统国内生产贡献率达到5.9%;宁波—舟山港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枢纽港,浙江沿海港口群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中西部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与拉动效应。
一、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1.港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目前已形成了以《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浙江省交通物流基地布局规划》、《浙江省沿海港口集疏运网络规划》等位主体的水运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体系,港口布局日趋合理、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沿海港口配套物流园区、物流加工区和保税仓储区等不断完善,内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乡镇物流站点已形成网络化发展趋势,已基本建成集装箱、煤炭、石油、液体化工、矿石、粮食六大货种为主体的港口物流体系。
2.港口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浙江省港航强省战略的实施,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港口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09年,全省现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和嘉兴等4个沿海港口,港口泊位106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43个,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1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18万TEU。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3.港口功能不断拓展
伴随着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港口物流正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以及沿江经济产业带已成为港口和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港口正由传统的装卸、转运业务向包装、加工、仓储、配送、提供信息服务、报税、金融、贸易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功能延伸和发展。
4.物流集疏运网络逐步完善
浙江基本形成了环杭州湾、杭金衢、金丽温和甬台温四大物流运输通道,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四大综合运输枢纽,形成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农村物流站点相配合的物流节点,“点—线”配套的物流网络体系。结合浙江省三大产业带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趋势,正逐步向功能化、综合化、信息化与资源有效利用方向逐步完善。
二、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物流生产、运作效率、装备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等都位居国内前列,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现代港口物流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除宁波—舟山港外,其余沿海港口服务范围仍是以传统的装卸、储存、转运为主,港口物流的港口商贸、加工、仓储、金融服务等功能拓展不够;港口的运输组织功能和综合运输枢纽作用不明显,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空间还很大。港口发展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港航资源未能得到科学利用。全省港口资源功能布局有欠合理,资源整合进度需要加快。由于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港口间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利益共享的合作发展模式,深水岸线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浙西南航运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内河航道与沿海港口之间没有形成完善的江海联运体系,特别是个别内河航道瓶颈制约严重。
(3)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足,尤其是铁路、水路、内河、公路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的最薄弱环节。目前,我国不同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归口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各种机制体制障碍依然存在,行业间无序竞争、地区分割、衔接不畅等问题日益凸显,交通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和创新。
(4)港口物流、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缓慢。与港口配套的物流及航运服务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船代、货代、无船承运等行业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企业小、散、乱的特点明显,还不能给予我省航运企业的发展应有的支撑,沿海港口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海运服务集聚区。总体来看,政府对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重陆轻水的指导思想长期难以改变,对航运业发展的缺少扶持政策,航运金融等配套政策缺乏。
(5)港口物流配套口岸及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港口业务为中心的电子口岸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但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身份认证、技术数据标准统一、企业普及应用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推进和提升,而海关、检验检疫等地方监管部门还不愿意将相关信息共享等,这都不利于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的进出口物流服务网络。同时,沿海各港口相关部门、港口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化装备、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港口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港口相关信息难以有效共享。
三、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经济和产业转型进一步加快,物流业趋向集约化发展。
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客观上要求全省加快整体经济的转型,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载体实现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一趋势下,要求全省物流系统运作逐步从粗放走向集约,物流节点从分散布局、功能单一走向系统化、集约化,并依托网络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物流组织,全面提升整体物流效率和质量。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新趋势,要求统筹港口物流新格局。
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正式下发,提出区域内部发展协调、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浙江省物流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结合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分布,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港口物流网络体系,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
建设港航强省与“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发展新要求。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港航强省战略,未来浙江将持续加大港航产业、海洋经济带与港口物流产业建设,以项目为基础,重点推动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为港口物流带来全新的发展平台。
振兴内河水运复兴计划,带来发展新机遇。浙江省内河航运发展显著,但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发展仍相对滞后。
振兴内河水运计划是省政府根据浙江经济发展新形势提出,将重点加快高等级航道网、内河港口枢纽、船型标准化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内河航运发展,推动浙江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浙江内河港口物流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四、浙江省港口物流未来发展趋势1.港口物流将向柔性化方向发展随着港口由第三代向第四代港口的转变,港口功能拓展和物流综合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将迫使港口物流向着柔性化方向发展。以宁波—舟山港为代表的国际性枢纽大港将向着现代化、多功能、信息化的综合性港口发展,物流企业将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有效地处理多货种、小批量、多票数、短周期的综合物流活动。港口物流服务形式将向着多样化的柔性服务和增值服务发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2.沿海港口将向联盟化方向发展以资产为纽带,浙江沿海港口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宁波-舟山港与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等将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沿海港口间合作将更加紧密,拓展联盟范围,加强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最终将在资产整合与货源合作的基础上,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建成合作紧密、互利供赢的港口联盟关系,港口物流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3.内河航运建设开发将提速
浙江将利用10年左右的时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