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影响,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3.克服工会组织虚设失灵的需要。工会理应是保护公民劳动权利的组织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只能依靠自身组织化的力量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工会便有了存在的意义。《工会法》第六条则规定,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但是现在企业中工会组织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我国现行的工会组织及其运作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传统工会模式。工会一直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着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在组建程序上,不是由下而上推选职工代表,而是自上而下委任“代表”。工会运行的经费来源严重依附于政府和企业,这大大削弱了其维护职工利益的功能。从组织到运行,工会宛若“傀儡式”组织,缺少能力和有效手段来维护职工利益。市场经济环境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私营企业中出现的层出不穷的劳工矛盾,急切需要强有力的工会组织的监督和引导。所以,克服工会组织虚设的弊端,建立脱离于政府和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新的工会组织和运行模式是中国现代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人文关怀建设的实现途径1.合理企业薪酬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直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确立合理、科学的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政府协调好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之间的关系,企业处理好在不损害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关系。首先,准确评估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够给人民提供的生活水平的标准是前提,然后,以此标准来确定最低工资范围,最后,评估企业的支付能力,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企业的支付能力,把企业对员工最低工资的支付能力作为其能否经营的一项重要指标,淘汰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在确保员工基本工资水平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力,企业为员工给付工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简单模式。这种模式仅把人当作同机器一样的能创造财富的劳动工具,缺乏人文关怀,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福利是企业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的物质的和客观的条件,在员工职业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应该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丰富化的工作内容、健康的工作环境,适当的地位象征和常规的晋升渠道,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的重要内容。
2.优化企业激励方式,是实现企业和员工价值趋同的方向。
现代企业信奉“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一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把顾客比作企业生存的衣食父母,却严重忽视了企业员工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可以这么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应该建立销售部门“以顾客为导向”和人力资源部门“以员工为中心”并重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企业应改变基层员工价值不大的观念,树立基层员工是企业强大人力资源的后备力量的理念,将企业目标与员工自我实现目标结合起来。企业应将一线员工单一的经济刺激的激励手段,变为以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多种手段,来激发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培养对企业的忠诚度,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趋同。
3.建立企业员工自组织,是疏通员工自我维权的手段。就目前中国企业组织模式来看,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原有工会组织的调整和完善来实现维护员工利益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承认员工自身内部形成“草根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合法地位来形成自下而上的真正的自组织。针对现有工会在维护员工利益方面的羸弱,建议工会的经费来源由企业直接供给变为间接供给,以使工会运作独立于企业经营者的控制,建议工会的组织构成和人员安排摆脱行政安排,有全体员工通过直接选举产生自己满意的员工代表。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强有力的工会组织。针对由员工内部非正式组织演变而来的自组织,首先需要增强员工民主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员工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是提高员工理性维权的能力,了解和学习各种与企业员工权益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通过合法、温和非暴力形式维权。
4.提供员工帮助计划,是建立人性化管理外在的环境。现代企业员工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等各种各样的压力源,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员工合理减压创造条件和环境。
企业可以通过心理援助专家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定并解决问题,消除企业中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不和谐关系的死角,以创造一个有效的、健康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定期检查员工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动态;邀请心理专家定期不定期进行心理培训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使员工从认知上正确对待压力并处理压力;建立心理咨询热线,使心理咨询工作常规化;进行工作环境设计和改善,在企业的硬件环境中处处彰显企业关心员工、鼓励员工的人文关怀;经常举行员工集体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心理健康监察组,及时发现和主动关心组织中存在的有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的员工,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就员工个人而言,首先应该积极了解和学习一些关于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的知识,正确对待心理咨询作用,积极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二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胡谋.富士康如何走出自杀阴影基层员工月流失超2万[N].人民日报,2010-05-21.
[3]弗里茨·J·勒特利斯贝格尔,威廉·J·迪克森.管理和工人[M].坎布里奇,马萨诸塞州:哈弗大学出版社,1939.
[4]F·J·勒特利斯贝格尔.管理和士气[M].坎布里奇,马萨诸塞州:哈弗大学出版社,1939.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