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企业管理

Tags:


   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      ★★★ 【字体: 】  
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9:04:4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近10年来,被Peter F.Drucker称之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1)或知识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创造和传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2)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或许是比它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3)。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管理活动,而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战略行为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事实上,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并不是近几十年才有的,而是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而诞生的。从狩猎种田到钻水取火,从家庭作坊到兴修水利,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万里长城,无木蕴涵着大量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活动,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也得以在子承父业、师传徒受的方式下代代相传,只木过那时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无意识活动,还没有概念化,更没有专门技术来强化这一过程。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相关技术,如LothsNotes、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等,才逐步应用到知识管理领域,不少企业投人大量资金开发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4),信息技术成为一些企业,特别是西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手段(5)。有人甚至预言,到2100年98%的知识将由计算机产生,而人类产生的知识只占2%。
然而知识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最近20年美国工业界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而这一切对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改进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因此,平衡“技术”与“人”的因素,选择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紧迫问题。本文从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知识管理两个维度的作用,提出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三种策略
一、 知识创造与传活过程
知识是指专业智能,也就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know-what、know-how、know-why,以及自我激励的创造力。在组织机构中,知识除储存于员工的大脑中外,还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文件、日常工作、程序、惯例及规范中(7)。组织中的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两种(8)。隐性知识是指难以表述清楚、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中的知识,如员工拥有的know-how。know-why等;显性知识是指可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清楚地表达的知识,也叫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规范、操作规程等。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和难以沟通的特征,因此不易实现个人间的共享;而显性知识由于其易表达、可编码特征,因此很容易在个人间沟通和共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组织中的知识创造与传播就源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汇谈(dialogue)”[9]。
Nonaka和Tadeuchi将组织中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l)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2)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3)组合(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4)内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一个个人间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人间共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由于新知识往往起源于个人,因此社会化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起点。外在化是对隐性知识的清楚表述,并将其转化成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过程依赖于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汇谈(dialogue)是推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重要工具。由于显性知识可以借助通讯、网络、出版物等先进技术和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促进隐性知识大量传播的关键性步骤。组合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的过程。经过社会化和外在化过程,员工头脑中的显性知识还是一些零碎的知识,也没有变成格式化的语言。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组合起来,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完成了组合的过程。在组合的过程中,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电视会议、电话。E-mail等是组合的有效工具。内化意味着新创造的显性知识(组织知识)又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经过组合过程,新知识得以在组织成员间传播。组织中的成员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Xi作(teamworking)、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凸ぷ髦信嘌担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人本管理在科学管理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经济调控机制的选择依据
  •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 ››饭店职工培训的理论和方法
  • ››新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的成败关键
  • ››职业经理人:触网后悔了没有?
  • ››职业经理的道德观
  •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 ››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文关怀——...
  •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互动模...
  • ››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
  •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