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 张路雄 提要:近几年,教育体制成为民众批评最多的领域,也是民众最不满意的一个领域。这使得一些人不得不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如何评价中国的教育体制,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中国教育体制如何改革,改革的前景是什么。这都是一些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 20多年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处于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目前教育体制所形成的问题,都是在现代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形成的。本文即准备从现代化、市场化进程对教育体制的影响中来考察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背景中来寻找造成这些问题的制度性因素,之后,再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现代化步伐加快,并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过程。现代化、市场化给中国教育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极为严重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一下现代化、市场化对中国教育体制造成的影响和新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思路。 一、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建立了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制度 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新中国建立不久,在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民地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1964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总理又一次提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成为我们现在所讲的“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但文化大革命打乱了这一战略部署,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重新步入了快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始标志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并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www.qiqi8.com 778论文在线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这样解释:“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i]”。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作为振兴国家的根本战略,这无疑是对实施四个现代化措施的发展,也把我国的教育事业与我国的现代化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现代化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拓宽义务教育的广度,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合作化及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确立,农村教育得到极大地发展。虽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入学率有所下降,但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止,中国农村教育基本上一直是处于增长中。农村教育的发展使中国的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1979年世界银行为中国做的第一份国情报告显示,中国的中、小学生入学率远远高于其他92个发展中国家。据《中国百科年鉴》记载,1976年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比例达95%[ii]。 在解放初期,中国政府曾经使用过“义务教育”的提法。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影响下,义务教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教育的目标”,“‘义务’二字讲起来好听,实际是强迫教育[iii]”,很长时间不再使用这一提法,而用普及几年制教育的提法。 义务教育确实是发源于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使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求国家、政府介入教育事业,于是才有了现代国民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的兴起。在我国,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很长时间里,不再使用“义务教育”的提法,但不是不普及教育,这只是一种单纯的意识形态争论,并没有影响教育的普及。有资料讲,一些地方的农村在改革开放前,不但基本普及了初中,而且高中也相当普及。文化革命中不少地方曾搞过普及中小学运动,每个自然村都建一所小学,每个公社都按片建立初中,不少公社还建了高中[iv]。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义务教育”的提法又被重新提出,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86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提法的重新使用和《义务教育法》的制定,不但是中国现代化进展的要求,而且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主张,其依据就在于:“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因此,“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可以说,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确实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中国政府在实现现代化方面的决心。 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集体经济的收入在很多地方得不到保证,农村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少集体经济组织办的小学和中学在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下降而被迫合并,由于学校的合并,不能就近入学和享受集体补贴的农民子女的入学人数出现下降。《中国百科年鉴》提供的数据是,“1981年的初中入学人数是1770万人,较1979年减少了360万,小学的入学人数则只有2749万,比两年前少了1030万人。当年的《红旗》杂志还刊文称,有60%的小学生未等毕业即辍学[v]”。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农村教育的普及受到极大的冲击。 [9] [10] ...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