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SDK和Windows Format SDK使得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编辑一些基于微软格式的视频资源和一些通用的视频资源类型,同时SDK中提供的一些编程例子对于我们迅速开发视频软件有很大的帮助。
[align='center'] [/align] 3.2同步方案 在本系统中,多媒体同步解决方案分为三个部分:教师的视、音频与一般教育素材之间的同步;教师的视、音频与教师桌面视频之间的同步;教师的视、音频与白板事件之间的同步。但是,无论何种方案都是基于微软的流媒体脚本控制技术的。 3.2.1流媒体脚本控制技术 在wmv、wma、asf格式的视、音频文件中可以插入六种类型的脚本节点:TEXT、URL、EVENT、CAPTION、FILENAME、OPENEVENT,他们这六种类型的脚本节点都基于视频播放的时间,即:在何时产生何种事件。其中,TEXT节点,是在视、音频流的某个时间加入一段文字,这段文字的格式可以是平文本、SAMI文件形式或是HTML格式,当视、音频播放到这个时间点,脚本语言就可以检测到这段文字,并可就此做进一步处理;URL节点,是在视、音频流的某个时间加入一个URL地址,当视、音频播放到这个时间点,脚本语言就可以IE播放检测到的URL地址;EVENT节点,是在视、音频的某个时间加入一个事件,当视、音频播放到这个时间点时,触发这个事件执行,这个事件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但是事件列表必须在这个流的Windows Media Metafile 中定义;CAPTION节点,同TEXT节点一样,也是在某个时间点加入一段文字,但是CAPTION节点支持标准的HTML格式化,所以,文字样式可以按照自己要求进行格式化;FILENAME节点,是在视、音频流的某个时间加入一个文件的链接,当播放到这个时间点时,此文件打开;OPENEVENT节点,与EVENT节点基本相同,只是在事件来临前允许视频预填充Buffer,保存视频的无缝连接。 3.2.2视、音频与一般教育素材同步方案 视、音频与一般教育素材同步主要采用URL脚本节点来实现。一般教育素材主要包括:DOC文档、PPT文档、HTML网页、图片、Flash。首先,调用Word和PowerPoint的编程接口将DOC文档和PPT文档转化为HTML网页;然后,将转化的网页资源和已有的网页资源,以及图片和Flash,采用IIS作为Web服务器发布,最后,在需要与之同步的视、音频的时间点嵌入这些发布的URL地址。这样,在教师的视、音频播放时,就能同步地播放教师当时点击的一般的教育素材。 3.2.3视、音频与教师桌面同步解决方案 www.qiqi8.com 778论文在线 视、音频与教师桌面视频的同步主要采用TEXT脚本节点来实现,即:在主视、音频需要桌面视频切换的时间点嵌入特殊的TEXT字符串,通知桌面视频的切换。教师桌面视频与一般教育素材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视频的播放需要缓冲。即,桌面视频在触发它开始播放的时候,必须首先填满播放器中的buffer,所以,触发的时间点与视频的播放就存在一个时间差,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视、音频与教师的桌面视频的不同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可以在桌面视频不进行播放的时候插入一个全黑的视频流(由于全黑视频信息量最小,占有带宽最小,对整体的性能的影响最小),保持播放器中的buffer的充满,这样就解决了桌面视频在播放前需要填满buffer而造成不同步的问题。 3.3多媒体Codec解决方案 微软提供了一些对于视、音频的数字信号编码器,每种多媒体数字信号编码器定义了对于支持的媒体的配置。利用这些Codec可以根据需要压缩和解压缩媒体内容。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根据Profile(.prx文件)中的配置进行媒体数据压缩。Profile中的配置信息保存在压缩文件头中。当媒体数据进行解压缩时,保存在媒体文件头的配置信息就被读取,用来解压缩媒体数据。 各种多媒体Codec的特性不同,而且对于视频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必须根据其特性合理使用。如:Windows Media Video 9对于对比度强的内容表现的比较清晰,而且CPU消耗比较小,但是,对于颜色丰富的内容处理的就不近乎人意。而,Windows Media Video 7对于颜色丰富的内容处理的就要好的多,但其他性能就都不如Windows Media Video 9。 3.4内容包装规范 内容包装规范旨在为学习内容定义一个标准的数据结构,并且绑定足够的描述信息,以便于学习资源的快速检索、有效的共享和交换。只要符合内容包装规范,不同种类的课件可以作为独立单元在不同的平台进行传输、交换和执行,可以被不同的制作工具所重用。内容包装规范使学习内容成为可以在多个应用与学习环境之间进行交换和重用的学习单元,有利于不同网络教育机构之间进行充分的教育资源共享,减少学习内容制作的时间和开销。 4.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制作、编辑系统完成了网络课件的制作生成、编辑,在这个流程中,融合了对于学习计划的安排和学习进度的管理,大大地提高了网络教育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宋泽运,《远程教育发展展望》,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包国庆,《教育系统工程——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高教探索》,2003年 刘均,李人厚,郑庆华,倪冰,《面向同步实时授课的多媒体通信模型》,计算机工程,2003年 陈信年, 朱贻盛,龚丽,谢浩,《第三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计算机工程,2003 肖伟东,肖军,《微软流媒体技术》,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
[align='center'] [/align]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