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平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一般高职院校投入,特别是对新建高职院校进行补偿性投入,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其办学经费压力,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健康生态,使其真正专注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本职功能。
从现实来看,尽管大规模的扩招已经结束,但西部大开发政策仍在持续,对西部地区的倾斜性支持仍很明显,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明确规定“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最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也正式发布。所以,机遇和危机同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立足西部,面向西部,放眼世界,走多元化办学、多层次发展的道路,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并从中提升和发展自己。”[6]西部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应该树立生态发展与生态平衡意识,“特别是有关教育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意识”[7]。抓住机遇,切实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努力扩大对西部高职院校的各类资源投入,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积极扩充理论与实践互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适度扩大高职教育规模,着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本地区高职教育和谐、快速、健康发展,不断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2][5]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2.34.120.
[3] 冯建军.把握新时期发展河南高等教育的方向[J].河南教育,2009(4):3-4.
[4] 左兵.从文化视角看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J].江苏高教,2005(3):15-17.
[6] 朱晓玲.对西部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5-88.
[7]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93.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