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职业教育
   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戴剑锋      ★★★ 【字体: 】  
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戴剑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51:1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为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职业精神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应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发掘教材的思想内涵,进行行为导向教学,实行过程性评价,有效地渗透职业精神教育,助学生打好职业精神的底子。

关键词:语文,职业精神,感悟,践行

职业精神是职业人的灵魂,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信誉、职业理想等基本要素,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精神的职业人,就有可能达到职业生涯的较高境界。

大多中职学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都要顶岗实习,然后就业,而职业精神便是这些“准职业人”的立业之本。在校培育他们的职业精神,可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由此,笔者常思考,如何在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职业精神教育。

一、挖掘、延伸文本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感悟职业精神

语文是一门深具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学科,教材中的各类文章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正所谓“文以载道”,许多“文”就载着“职业精神”的“道”。故而在教学时,碰到此“道”,就要积极地进行引申、提炼,让学生充分感悟文中“职业精神”之“道”。比如《论语》《易经》等先贤名著总是闪耀着“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德光辉,诠释着为人处世之道;李白诗歌里往往洋溢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之情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热烈之盼;苏轼词里抒写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情怀和战胜人生挫折的坚韧之志;陆游的诗词挥洒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一腔激情和拯救国家危难的责任意识……做人有道德、有自信、有责任,以坚韧对抗挫折等等,这些语文教材中的思想,不正是“职业精神”的内涵吗?所以在教授这些古文诗词时,我们要把这些思想和职场所需的品质精神联系起来,适时转化提炼为职业精神,感染我们的学生。

同时,综观现行的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在上下两册中都单列了与职场有关的主题单元:职场起点、职场哲思。单元中课文的主题思想更是直指职业精神。如《职业》这篇课文就包含着这样的职业精神:职业无贵贱,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一年,面包飘香》:在坎坷中拼搏成才;《工作,从卖灯泡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细致,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笔者在教授这些课文时,在立足文本中的“职业精神”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佐证,如教《创造宣言》一文,引入了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蓝领工人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的事迹,以一个普通工人的创造力向学生诠释了职业精神中的执著、创造、创新的内涵。

二、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职业精神

行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以活动为中心,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采用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方式,将与活动有关的各种知识都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最后进行多元的评价。此教学法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特别是情感态度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等。

这些意识的培养,实际上也就是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积极主动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等。笔者也尝试了这种教学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后,笔者组织了“解读东坡的黄州贬谪生活”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组成小团队,在三天内完成以下任务:搜集苏轼贬谪黄州时写下的诗词及生活资料,写下读这些诗词的感受,解读苏轼的人生态度,写下参与此次活动的感言。并要求各团队通过PPT的形式来展示完成的任务、小组分工情况及组内人员的得分等。最后评选优秀团队。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各团队使出浑身解数,团队成员参与热情之高,合作探究之认真,前所未有。从学生的分工表中,笔者更是感受到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如有一个团队的分工表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倾听、交流和分享,增强了合作意识;分工协作,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有效地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将团队协作、积极主动、竞争进取等职业精神扎根学生心底,就能为其日后踏上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

三、实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精神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认为,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除了鉴定学生掌握记忆性的知识功能外,在更多的方面却起着束缚学生能力发展的负面作用。应倡导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过程性评价就是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绩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就此,笔者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特点,制定出了期末总评办法,即期末总评成绩(100分)=学习态度分(占10分)+活动课题得分(占10分)+平时作业成绩(包括作业、作文、背诵、书写等成绩)(占40分)+期中考试成绩(占2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20分)。通过这个考评办法告诉学生: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成绩。在过程性评价方式的指引下,修正学生学习的态度,也是修正其做人做事的态度;让学生关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要其养成注意细节追求细致的意识;不以单一的卷面考试成绩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要让学生扬长避短,获得自信。

进行过程性评价后,班级里的不及格人数明显下降了,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了,做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有一定的提高。

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好两个底子,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社会与人生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这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就中职生这些“准职业人”来说,有必要在高中阶段的前两年打好“职业精神”的底子,在参加高三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时,能具有职业精神,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者,应该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探寻方法,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其打好职业精神的底子。

参考文献:

[1] 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陈宪.人本精神:经济学人的告白[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利益相关者视界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框架构建,聂永成

  • 下一篇文章:加强职业素养训练是深层次校企合作的体现,蒋乃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戴剑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戴剑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 ››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
  • ››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及软肋
  • ››把德育工作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 ››任务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 ››浅谈职业中专体育特色教学研究 杨志...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
  •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 ››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