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处于疲劳和焦虑之中。
四、班主任弹性时间制的实施策略
实施弹性时间制时,也不能一味地增加班主任的可支配时间,要做到弹而有度,即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有利,弹性时间制的实施要使学校和班主任都获益,从这两个角度来权衡分析;有节,对弹性时间要有所节制,并适时进行宏观调控。
(一)固定时间和弹性时间相结合
这是弹性时间制中最传统、最经典的方式,即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由固定时间和弹性时间两部分组成。固定时间是指学校规定的班主任必须到岗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班主任可以备课、上课、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自我学习等,一般为5-6小时左右。弹性时间即固定时间之外的可自由支配的工作时间,通常为2-3小时,班主任在这个时间段可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相关事宜,如家访、课外辅导和处理个人杂务等。将这两种时间结合起来实施,不仅能防止班主任因过度自由而放任自流,而且给了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用价值。在实施中,固定时间过长,那么班主任工作时间的灵活度便不够;弹性时间过长,学校对班主任的约束力又会相应减弱。因此,调配好固定时间与弹性时间的比例是至关重要的。
(二)储备时间
学校对班主任的周工作时间应有一个范围规定,对于在上一个工作周内超出或不足的工作时间,可以顺延至下一周。如果储备时间是正的,那么下一周的弹性时间可适当增加;反之,储备时间是负的,班主任则在下一周工作时增加固定时间或减少弹性时间来弥补储备时间的不足。须注意的是,储备时间应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校情规定一个极限值,储备时间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完善考勤系统
弹性时间制的考勤系统,是指对班主任的固定时间、弹性时间以及储备时间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学校可设专职人员,对于班主任每天的上下班时间、到岗时间以及每一周的储备时间进行详细的统计,帮助班主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适时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学校的考勤系统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行,学校在完善考勤系统时一定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并考虑到班主任的切身利益。
(四)成果中心制
这是一种对班主任业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它的核心在于只考核班主任的工作成果,而不规定具体的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只要班主任在学校限定的大范围内按质按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即可。班主任在弹性时间内做什么工作,学校不得干预。建立以成果为中心的评价制度,给了班主任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又不是完全没有约束,既能避免班主任过度放任自流,又能够恰到好处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五)副班主任制
学校从各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中选择一名担当副班主任,以协助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在弹性工作时间内,班主任要和副班主任相互交流、相互协调,至少保证一人在岗,尽量避免两位班主任同时离开的状况。这样,在学生发生紧急事故时,对班级基本情况了解透彻的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在处理的过程中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副班主任制最早实施是在北京怀柔区的山区中学,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制约,班主任工作时常出现短时空缺。根据这种情况,学校通过自愿和选聘的方式,为每个班安排了一名副班主任,当班主任临时不能履职时由副班主任承担班主任的全部工作职责。经过不断探索,怀柔区中学现已基本实现了副班主任任职条件、任用程序、工作职责、待遇和考核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副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六)轮流值班制
实行弹性时间制,在弹性时间内班主任的流动量大,将会影响学校各项事务的稳定运转,比如学生临时有事的时候找不到相关负责人。针对这一点,学校必须完善领导值班和班主任值日制度。领导的值班周期一般为一个工作周,主要职责在于从宏观层面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可根据不同的年级或不同的专业,学校每天排出一名班主任轮流值日。值班领导和值日班主任的固定工作时间要适度延长,以填补流动班主任的空缺。
综上所述,目前职业院校实行的坐班制大大制约了班主任个体以及整个学校的长远发展,探索一种新的时间管理体制势在必行,而弹性时间制因其松弛而有度的主要特点亦渐渐显示出其优势。当然,推行弹性时间制并不能一蹴而就,学校在实施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本校校情,因地制宜。同时,要形成自律务实的教师文化,保持畅通高效的沟通渠道,这些都能保证弹性时间制的稳健施行。
参考文献
[1] 党金雪,王正洪,司玉灿.弹性时间制:管理模式的转变 [J]. 科技·人才·市场,1994,(4).
[2] 薛正斌.对教师管理模式——“坐班制”的探究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3] 温海森.副班主任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Z1).
[4] 赵复查.转型时期教师工作时间的弹性管理 [J]. 教学与管理,1999,(8).
[5] 李河清.弹性工时如何“弹而有度” [J]. 企业研究,2002,(18).
[6] 薛东波.弹性工作制,离我们有多远 [J]. 人力资源,2008,(15).
[7] 李军.浅谈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 [J]. 辽宁高职学报,2004,(5).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