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培养和提高。
3.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车间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作为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在当前形势下,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学院在2008年与广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紧密型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协议,先后安排了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工业电气自动化等5个专业的学生,利用“课堂与实习车间一体化”的紧密型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了实训场地。上午在实训场地由的企业的技术人员上课,下午到车间里进行现场教学及操作训练。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拉近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既提高了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又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最后一个学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和企业文化,在真实的工作现场环境中,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力措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地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校企对接,有效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生在实习中还可以亲身体验生产劳动,感受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出学习兴趣和热情,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继续接受技能教育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让他们能干会干,一毕业就能顶班顶岗。同时教学应该依托市场机制而行动,培养的学生应该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备其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多而面广,与专业和实践课程的联系密切,因此,高职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3]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