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刍议高校人才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 【字体: 】  
刍议高校人才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35:1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文章主要从教师职业素质的概念引入,分层次论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特点,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设计依据,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造就更多的人才型教师。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质;设计依据
 

        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当前我们必须将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也只有具备了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校教师才可以称得上是高校人才型教师。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概念
      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条例下(无语言障碍,无形体缺陷等),主要是经过后天科学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的教师才可以说是一名合格的人才型教师。
         高校教师教师是新知识的开拓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能力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学生未来成材的楷模。由于高等学校的教师在完成国家人才培养这一宏观工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所以素质较高的教师不但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迅速地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引发学生尊重和崇敬的心理,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则相反,特别是在学生中没有威信,得不到学生尊重和崇敬,也不利于教师自己的发展
     二、人才型教师职业素质的特点:
  1.全面性:教育工作是不断促进学生对象社会化的过程,以适应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显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要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2.示范性: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言传身教,教师本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集资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显著特点。
  3.稳定性:教师直接参与的经常性工作是具有稳定、重复,可操作性的工作。所以对教师的基本职业品质要内化成稳定的心理结构去操纵教师的职业行为,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熟练、规范的职业品质。
  4.再创性:教师本人传授的是前人积累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是未知的领域。如何教会学生,并使学生学会和会学,就要求教师善于科学与艺术地加工有用的信息,并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这就是教师职业品质的再创性。
  三、人才型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及设计依据
  (一)人才型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
  1.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努力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高尚的思想情操,严谨的执教态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深厚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比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身心素质。体制健康,精力充沛,具有比较广泛的爱好、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宽广的胸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教师职业素质的三个方面,构成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方向、灵魂,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的素质是保证。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缺少哪一方面都影响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二)教师现代化职业素质的设计依据
  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而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给教师素质提出了特定要求。
  1.教学能力复合化。从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看,学校育人的信息源的构成会发生明显变化,新课程计划也已经把课程划分为必修、选修、活动三大课程。所以要对现有学科教师加强其从事学科课程的教学能力,培养其从事选修课程的教学能力,发展其从事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具有复合教学能力。
  2.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多学科对同一个学生个体施教的过程中,要求各科老师有相互配合的意识,应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教师能从系统理论的高度来驾驭教学内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相关科学知识,以及一般方法论知识。
  3.教育交往的多样化。教师应加强多向的教育交往,业务研究交往,师生情感交往等多种交往能力。
  4.教学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不断进步。目前视听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并与计算机结合向智能化发展。全社会的重视教育,加强教育投入,促进了教学装备的现代化。这些都使得教学手段现代化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为此“三片、两带、一机”将成为教师的常规手段,通过电化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现代教育(下转第37页)(上接第25页)技术将成为教师职业品质的重要一环。
  5.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育是超前的事业。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时代,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这就不但要求教师要对今天的社会变革与发展有适应力,还要为21世纪社会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以超前意识为基础,发展教师的获取处理使用信息、教育科研等多项发展能力。
         四、大力提高教师职业素质,造就更多人才型教师
         1.   广泛深入的开展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教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更严。我们必须看到,教师作为文化人,其精神对工作的推动作用往往比一般人更重要,奉献精神是促进教师进步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
          2.建立健全教师职业素质的运行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整套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两个机制:一是动力机制,二是约束机制。这两个机制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仅有文化知识的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比如下实验室、下厂锻炼等等。

【参考文献】
  [1]阎增援.论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马金虎.高职教师职业素质浅论[J].育与职业,2002,(6).
  [3]周伟.试论理想大学教师的境界与修养[J].政法论丛,2003,(3).
  [4]李斌,张红,周庆芬.大学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J].理论界,2003,(2).
  
        【作者简介】廖宏军,男,供职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管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于立国,男,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硕士;高雅佳,女,供职于承德医学院,管理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网络教学与创新教育浅析

  • 下一篇文章:探析教学中改变学生态度的策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刍议高校人才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刍议高校人才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刍议高校人才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