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默契。这后一点说起来有点玄乎,但相信有过大学经验的人对于这种师生关系及其对学习过程的影响都不会感到陌生。离开大学多少年以后,你也许已经不再记得选过什么课程或背过哪一个公式,但你绝对不会忘记那个对你的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函授和电脑传授知识,就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流水线作业,满腹经纶的教授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无异于那个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拧完规定数量螺帽的工人。他“组装”的课程一旦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课程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之间就不再产生任何直接的关系。难怪正规大学的远程教育项目都得不到教授的认可。当年芝加哥大学的函授广告许诺名教授任课,连校长也不得不降尊纡贵、亲自授课,但教授们就是不买这个账,教授会连函授课程的学分都拒绝承认。哥大教授会一再质疑校方对Fatham.com的投资,最后成功地阻止了校方往这个无底黑洞里继续丢钱。
当然,公正评价美国远程教育,目前为时尚早。但从另一方面看,许多对于当事人来说错综复杂的事情,对于旁观者仅仅是常识问题。在这里,最有常识的大奖应当颁给拒不合作的教授们:不管校方如何努力,正规大学的函授和网上教育都没有得到过授予正式学位的权利,而后者的决定权是在教授手中。
(注:本文为史秋衡主持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络教育时代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及传统高校的应对策略》课题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1-0202-01。)
[参考文献]
[1] 林丽,顾永波.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网络教育辨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03,(5)
[2] 朱雪文.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02,(3)
[3] Bok, D. (2003). Academic Values and the Lure of Profit.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Volume 49, Issue 30, April 4, page B7. [4] Kirp, David L. (2003). Shakespeare, Einstein, and the Bottom Line: The Marke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