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      ★★★ 【字体: 】  
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32:34   点击数:[]    

目的了。在教育中所采取的活动、手段,几乎无一不指向为考试作准备的方向。然而,现在的考试并不能从合适的角度去检验受教育个体的能力。考试成绩不佳但有过人本领的人比比皆是,而考试出色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力平庸的也有不少。但如果我们能在考试中就发现贤人,及早给予他应有的条件,那岂不是最合理地利用了我们的社会资源和他的才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打造有实力的全新人才,换句话说,它只为那些肯于努力提高自己才能的人服务,有能力的人不必担心因一次考试而使自己埋没,没能力的人也不必指望考试考好了就拥有人生全程的美丽。
教育就是要学会战胜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战胜某些堕落的习惯,让理性来控制生命的行为。中国的教育是最伟大的教育,如果认为西方的教育是最先进的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的教育部长三个月前发表讲话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我们要向东方学习人文教育!”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则殆。”一个学生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想,不断地做,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精髓所在。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调节自身的行为。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趋之若鹜。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应该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样,而非画地为牢地限定了几个模式,然后硬要往千差万别的人们身上套。柏拉图早就指出,社会需要分工,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们的工作。教育既不能名缰利锁,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的教育是认识人们的兴趣和潜力所在,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方法的选择却无具体的标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有可能影响到教育的方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要紧的是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在。
教育就好比是用能工巧匠接受新思想的头脑去取代一个空虚的灵魂。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 不是教你挣的面包,而是使你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我们不是通过教育努力教会青年人谋生, 而是教育他们创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要“尽量使个人成为幸福的工具,先是使他成为自己的幸福的工具,而后是成为别人的幸福的工具”,最终使其心灵成为幸福的操作性动因。教育必须是实现这种功利的中间手段,不是目的。一个幸福社会里的教育必须伴有智性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操的快乐。
中国,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50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霍金、纳什的人物,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什么原因?教育的弊病在那里?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就在于事先预设了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存在着无数“绝对正确的”知识,让所有的学生们死背硬记,毫无批判创造的必要。谁敢批判课本知识,谁就难以考试通过,难以获得毕业文凭。考试与文凭已经成为先天聪明的中国头脑中的精神枷锁,而事先绝对正确的知识则成为这种精神枷锁得以存在的合理根据。超现代的教育思想已经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尽可能有效地开发出人类潜在而独特的头脑智慧。像霍金、纳什等大师,他们自身头脑中的独特智慧就能够发挥到最佳程度,因此造就了今天的他们。而任何一个人的头脑智慧,正是要通过对现存知识的批判,才能得到最佳的发挥。可是中国的教育方式却正好是对现存知识的迷信,因此任何学生,无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遭到器具性知识的窒息,而没有达到超越于知识的程度。聪明的中华民族,难道要在当今的体制下永远背负如此沉重的精神枷锁吗?
钢琴家傅聪的父亲教育他要时时记住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里就涉及了教育的目的问题。傅聪的父亲认为他首先是做人,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教育是培养人,还是培养拥有某项技能、拥有某种知识的职业者?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教育者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而不能把生命当作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学习不是知识的储存,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垃圾筒,把有用的没用的知识一股脑地倾倒进去,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 
利文斯通说过:“知识是重要的,使用它的力量更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则是一个人的信念,他的是非观,他是否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标准,并准备按这些价值观和标准去生活。”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在今天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接受教育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获得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或一个合格的地球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要有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道德规范、与人相处的能力等。所以教育应该是差异性教育,而不是淘汰性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允许并鼓励每个人的独特性,让他按自己喜欢的或适合的道路发展,不要求统一的模式。让每个人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使他成为他“这一个”人,而不是改造他使他来适应现存的教育,或用一种模式来套所有的人,结果就像削足适履,颠倒了本末。
    有一篇文章中这样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什么人才,就像科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创造出什么技术一样。技术只是科学的无意识的产物,人才也仅仅是教育的无意识的产物。科学需要技术作为他们验证科学研究结果的手段,技术也就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教育需要人才去培养人,人才也就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产生。”教育是人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代际之间的规范性文化的传播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既不是要培养什么“人才”,更不是要培养什么“天才”,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培养“人”,培养“文化人”。有了科学,技术也就有了;有了“人”,有了“文化人”,“人才”也就同样有了。根本没有必要使人人都成为学者,但是使人人都明智善良则是最为必要的事。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以便促使人们自由无畏的求知勇气和求知过程中慎重的科学态度,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创造精神,从而逐渐消除贪婪、虚荣、好权、专断、盲从、狂热、恐惧、嫉妒、仇恨等导向专制政治的精神品性。只有这种人才会创造和保护美好的世界。 
马克斯·韦伯曾将教育目的分为三种理想类型:第一种是唤醒学生身上的“神奇能力”,它主要体现在神职人员的培养中,因此只限于特别的一些人。第二种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施加的专业训练。第三种教育是施教化于学生,教育他在处理自己的内在生活和处理对他人的关系中按照“有教养的人”的规范办事。这种教育有教无类,原则上对一切人开放,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而且也应该通过教育成为有教养的人。因此,教育在一切文明人类中被视为人的基本权利。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奠定了北京大学精神的基础。他把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电子文件带来的挑战与对策——试谈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

  • 下一篇文章:美国远程教育的前车之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