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作用      ★★★ 【字体: 】  
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作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31:05   点击数:[]    

当重要的改革。当然 ,这种改革在教学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可行 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诚然,我们的课程教材改革已在各方 面作出很大努力, 但在如何改进语言输入的质与量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对策研究

1."粗调输入"(roughly-tuned input)和"精调输入"(finely-tuned input)(Harmer,1991)双轨并用 既然我们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助于语言习得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要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确保相当 数量的可理解输入。毫无疑问,它可以有多种来 源,其中课本是极其重要的部分。阅读和听力材料都是扩大这 种输入的重要渠 道。因此,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听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这些练习的 过程中,自然 而然地逐渐吸收材料中出现的"新"语言。这是一种粗调输入。

另一方面,精调输入对于外语学习者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非目的语语 言学习环境里,如在中国学习 英语,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精调输入指"为有 意识学习和教学所选择的语言,例如,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 时和用于邀请场 合的语言等"(Harmer,1991)。这种语言可以在每一单元教学的开始阶段介绍给 学生(常常称为 "导入"),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对新输入的语言知识和内容分 析、内化,最后达到运用。学生有了这种按难 度编排的输入材料,就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掌握规定的知识,那就是"对我们来讲,成系统的 知 识要比支离破碎的东西来得好学"(Brumfit,1981)。我们知道,中国学生在非英 语环境里仅仅通过潜意识的 习得来掌握英语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接触英语的 时间和机会极其有限。因而,粗调输入和精调输入两者要并 用,把它们巧妙地 编排在教学材料之中。

2.增加语言输入的真实性(authenticity)

"用语言教学的术语来讲,所谓真实性的课文是为讲母语的学生设计编写 的,而非真实性课文,则是专门 为学习外语为目的的学生设计编写 的"(Harmer,1991)。我们目前使用的课本中大部分材料是经过重写的,或者 多 少经过删改而成的。虽然所用的语言在语法上几乎完善,但是它们仍是属于非真 实性的,或者至多是半真实 性的,所以有人怀疑它们是否是"地道的英语", 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发现,学生理解来自真实生活的英语总感觉到比较困难。在课堂内,教 师能人为地控制学生使用和听 到的语言,但在真实的交际中,学生能选择怎样 表达,却无法对所听和所读的语言有类似的控制。我们经常看 到我们的学生尽 管在课堂内语言交际的能力显得相当不错,但是一旦听外国人交谈或看原版读物 时,往往在理 解上有不少问题。那是因为他们不习惯听或读由外国人为外国人 所编的材料。

然而,采用"真实、自然的交际语言或近似自然的交际语言","并不排斥 在后阶段改写或重写原文的可 能性,如果我们感到这样做能使课文更符合实际 教学的需要"(Hutchinson & Waters,1987)。非真实性的材料 可用作课文新语 言的导入部分,而半真实性的材料或真实性的材料可用作阅读和听力训练。 虽然初学者可能难以应付外语原著,但他们至少必须阅读和听一些类似真实 的、略带语言控制的材料。通 过多读或多听这样的语言材料,学生可渐渐获得 必要的接受能力,以便将来在需要时可以对付真实性材料。为 此,我们建议, 用以培养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至少必须是模仿真实性材料。换言之,尽管有一定 量的语言控制 ,用于阅读和听力的课文必须有利于接受能力的培养。非真实性 的材料可起课文的导入作用,但对接受能力的 培养没有多大用处。当然,不同 类型的课文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问题不在于选择什么类型的课文 , 而在于为一定阶段的学生选择最适当类型的课文。

因此,如果大纲要体现如何使用语言,增加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这种材料还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兴趣,因为它使学生看到了他们所学的语 言与真实世界的直接联系。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这些材料 的基础上多设计一 些与真实世界有联系的教学活动,它们与正常的交际活动有关,而另一方面,减 少一些有关 语言用法的东西。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 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整体发挥和接受一定数量 的真实语言。

3.输入和输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还告诉我们:语言学习者所具备的理解能力远远超出他们 的语言输出能力,即表达能力 。所以,在设计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时要对学习 者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实,一般来讲,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听和读)往往 高出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说和写)。尽管理解能力也要求学习者开展积极的思维 活动,但这过 程不一定牵涉到要把语言转换成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学生需要做 的就是理解课文的意思,他们不一定会开口表 达他们能读懂的语言。所以,阅 读、听力训练应该让学生接触那些他们暂时还不能表达、但是能大致理解的粗 调 语言输入。在确立教学目标和设计教材中,要特别注意对语言的"四会"提出不 同的要求,这不仅仅体现在 选材上,而且也体现在语法、句型和词汇等方面的 教学要求中。

对接受技能和表达技能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保证学生接受相对多的语言 输入而又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负 担。另一方面,它又使教材富有弹性以适合不同 层次学生的需要。

4.精读辅以泛读和泛听

为了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目的语及增加教材的弹性,除必要的精读材料 外,还应该配备一些相关的泛 读和听力材料,也可以运用录像。泛读选材标准 应该包括:1)真实性和粗调语言的输入;2)与精读相关联;3) 知识性和信息性; 4)有利于情感和兴趣的培养。作为辅助语言输入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不但能使学习 更有趣,而 且能使知识掌握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如果泛读和泛听材料能达到 以上的标准,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 强,他们就会自觉地去使用甚至去 寻觅这些材料。听和读不再像我们处理那些精读一样,仅仅为了学习语言本 身, 而是为了让学生吸取他们感到有用和有趣的信息。与此同时,他们不知不觉地获 得并巩固了语言知识。

5.对测评的一些想法

在上海的外语教学中,测试对教法和学法起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如何使测评 对教和学起积极的反拨作用? 研讨这个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在测评 语言交际能力中如何平衡信度和效度这个问题上存在着难度, 所以测评领域的 改革困难最大。测试设计者对此向来小心翼翼。当前中学外语教学测试模式是以 学业成绩考试 (achievementtest)为主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毕业考、升 学考的纲要和细则摸得一清二楚。考试的模式 、题型、内容、方式和手段年复 一年,少有变化。为了保证学生取得高分,教师心中有一个纲:凡是在课本中 出 现的语言点和知识点学生都得牢牢掌握。结果,有限的课时全被用作对语言知识 和内容的反复操练,付出的 代价是一再削减语言的输入量。我设想,我们可以 将当前主要使用的按常模参照考试(norm-referenced)的评估 方法,同标准参照 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的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将我们主要依赖的成绩考 试,适当掺入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的成分,从而鼓励学生接受更多的 输入,扩大知识面,培养交际的能力,而不仅 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测试和评估 虽然不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问题,但它对英语教学影响颇大,无法回避。

五、结语

归纳一下,本文试图从语言输入的角度,探究目前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然后通过对语言输入理论的分 析,并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的特情,笔者就如何提 高教学大纲和教材设计中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一些建 议,如:粗调输 入和精调调入并用,增加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及对不同的技能提出不同的要求,测 试的改革,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谈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几点隐忧

  • 下一篇文章:私立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质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作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作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