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件      ★★★ 【字体: 】  
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30:26   点击数:[]    

学位培养系统和研究职称评价体系,但实际上,它承担的不过是一些“为学位而学位”、“为职称而职称”的工作。中国学术如何在纯粹的知识工作的进展上,或者是在那些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里得以作出实质性的推动与贡献的制度性条件并无保障,甚至经常是处在一种缺失至多是装饰性的地位。如果继续忽略这一真实状况,不仅我们的讨论无法深入,对北大改革的陷阱与危机我们也将丧失真正的了解与思考。 二
    让我们来看看这“缺失”到了何种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吧。
    你不是对那位学生代表的说法错愕不已么?可有关北大的本科生是“世界一流本科生”的说法,在燕园流传已久,广为各方援引,不过这次是作为改革的基本理由而已。在它的背后隐含北大了什么样的自我定位和对学术研究的制度性安排?
    在北大,本科或从本科升上来的被称为“正根儿”,一般的研究生则被称为“三害”(另二害是“民工、保安”)之一,博士更是位居末等(一流的本课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在含有研究生的各项活动中,你常可听到“我们北大的有谁?”——这就是在问,从北大本科上来的有谁?这个 “我们北大”,也是北大课堂、讲座、答辩、聚会等各种场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短语,它除了指“路子”、“规范”、“传承”、“熏染”等关键性的学术问题,更包含着她/他们当年入校时的英雄记忆:许多“北大人”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她/他们当年高考时在本地区的排名!对那些迫不得已留下来读完博士再作教师的“北大人”,同样如此。总之,这个“根儿正”,比什么博士、教授的头衔荣耀到不知凡几——前不久北大“校长信箱”中一个著名的帖子,指斥“Z大学出身的Y先生,本来就不了解北大,却偏偏要谈北大的事情……”以Y在北大成名之久,因为这条本科的根子问题,尚有此讥,其他向与北大无干的人士,在北大学生中的形象自是可想而知。
    我想说,这不只是什么狭不狭隘的问题。起码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学还只是一个培养本科生的所在,高考录取分数是唯一尚可衡量大学重要性的指标。北大清华等所谓名校不仅并不例外,而且其名声正由此而来。表面上看,研究生培养在北大有悠久的历史,北大研究生的数量早已与本科生持平,但北大骨子里仍只是一个本科生的学校,北大也只是一个本科牌子——很难设想,没有每年的全国高考,没有那么多的各地的什么文理状元或准状元、奥赛金牌或什么大赛前n名前来投效的北大是什么样子!各方对此其实都心知肚明。比如,北大研究生住房紧张,博士两人一间,硕士四人一间,且尚有若干人游荡于校园之外(自02级起,则全部迁住校外。),而本科生早已在燕园住上了公寓式的四人一间。在北大,所有的教授都面向本科生开课,而研究生的任何讨论课,本科生也都可以任意参加,且发言踊跃……没有谁——这自然也包括那些升了研究生的“北大正根儿”们——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状元嘛!”留洋是唯一可以超越“北大本科”的荣誉。哪怕是在美国的什么社区大学自费读研,也是比在北大读研更好的选择。如果说荣升北大是中了一次土状元,留学则是中了一次洋状元。状元梦的延续,是许多北大学生唯一的追求:四年不行,七年;七年不行,十年。真是生死以之!所以,当“二流”的评价终于由研究生转移到北大教师头上,这实在没什么好大惊小怪。想一想,北大的老师不就是北大的研究生,而北大的研究生能算研究生么?当然,考虑到这些“二流”老师是如何动辄给予这些“世界一流本科生”极高的评价,比如“这篇论文比博士论文水平还高”,或者,满单的92、95分,这就更容易理解了——比博士论文水平还高,不就是比你自己的水平还高么?而就我看过的某几篇“超博士论文”而言,实在是为这些人的敢言叹服而已。所以,我估计他们在这个被阿谀得愈来愈看不起他们的本科生与校方的改革“同盟”的压力下,不会有什么好说。不是你自己也说赶不上本科生的水平么?
    我无意于否定北大本科生在北大的地位。北大的本科生种确不乏优秀之才从。但让这些中国状元在北大学好语言,然后送到美国,就算是对“人类文明”不也是一个贡献么?当然,北大能成为“世界一流的本科大学”没有什么不好。然而,我们得问,那些别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要为中国担负起这个据说我们自己无法完成的的责任?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吗?如果人家并不如此慷慨大方为了“人类”着想,我们又靠什么呢?“爱国心”、“民族自豪感”、还是“高薪”加“优越的工作条件”……?而且,既然如此,与其把北大搞成什么“世界一流大学”,还不如建设“世界一流中学”,让他们直接参加“世界一流大学”的考试!把我们自己的高中生直接送出去,还可以省掉接轨的麻烦。不是吗?而且校方所说的“世界一流的本科生”真的是本科生,或者说真的与北大的本科教育有关吗?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界定吧。第一自然是高考,所谓“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第二,是出国人数,国外著名大学的认可:前不久北大校报就曾用数学系有三人被哈佛看上的事例,说明北大数学系的强大,云云。但在社会各界对现行中学教育尤其是高考制度的一派批评之下,将这些考试高手吹捧成世界一流学生,是否是自打耳光呢?请注意,一些吹捧者在谈及素质教育、自主招生等等时,对中学教育、高考制度,少有良言。至于因为近年来大量中学生不愿意选读文科、以及北京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照顾……等等,北大的收生明显出于劣势。按照校方的标准,这些“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其不大打折扣?这些姑且不谈。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认可——固然尚不能令改革者满足——但这真的跟北大的教育有关吗?你知道北大学生要花多少时间去准备TOFL、GRE……吗?告诉你,加上4、6级,差不多有三年时间在外语上!你知道他们要多大代价去申请吗,知道一个人一次要申请多少个学校,知道要化多少申请费吗?告诉你,起码十所,起码半年,起码是北大四年学费的一半!而与其说他们跟北大的教育有关,毋宁说跟“新东方”有关!是“新东方”把她/他们在高中练就的考技,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北大也许的确得改一改了,用外语上课,上外语课,免得学生竟日在“新东方”奔波!
    很明显,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迅跑的基础建立在对本已问题重重的中学教育的误导和对国外大学的顶礼膜拜上。然而,别忘记,这正是中国大学的一个现实。在它的安排中,这样的“本科生”的“培养”就是它的全部,没有研究的位置! 三
    北大口口声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在校方的诸多论述中,这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不过是SCI。北大在SCI数量上的不足,被认为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距所在,而承担这一责任的北大教师和在校研究生遂被指为二流或三流,拖住了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迅跑的后腿,故不得不对教师聘任制度进行改革:自己培养的博士生不再留用,以免近亲繁殖,生产能力下降,取消讲师、副教授的终身教职,引进外部竞争——很明显,北大把SCI增产的希望放在大批“海龟”的游回上,因为即便是对现有教授,也不过是为了避免“过分震荡”,“从权”不改而已,中国其他高校的人物岂在他们眼中?但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国家的投资能够大幅度增加,大批的“海龟”能够游回,北大是否即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呢?
    我的回答是,依然不能。我并不怀疑国家对这笔巨资的支付能力。起码,购买某一次甚至几次“世界一流大学”排位的财政能力,不用太担心。至于方法,直接收购SCI作者(或其署名权)、收买SCIENCE、NATURE等刊物、或按照国内流行的方法与之联合办刊(或出增刊)即可;更直接些的办法——这也难不到中国的管理大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

  • 下一篇文章:谨防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