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      ★★★ 【字体: 】  
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30:07   点击数:[]    

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机和活力”等一些议题。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对科学课程的启示与要求远不止于此,这里仅举几点以示说明。虽然对后现代主义的评价不一,但它毕竟为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我们至少可以用后现代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对待后现代主义。 [1]赵树峰.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及现实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2000(4).
[2]江天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问题[J].哲学研究,1996(11).
[3]王晓林.证伪之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62.
[4]杨  芳.论培根关于知识的价值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4).
[5]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9.
[6][美]大卫·格里芬著,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
[7][美]大卫·格里芬著,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5.
[8][美]大卫·格里芬著,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8-9.
[9]刘  辉.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中心地位的颠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4).
[10]赵光武.后现代哲学述评[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129.
[11]洪晓楠.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1999(1-2).
[12]赵光武.后现代哲学述评[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142.
[13]肖  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3.
[14] Bybee, R & Deboer, G. Goals for the Science Curriculum. 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Wasshington,DC.1993.
[15] [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科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
[16]于海波,孟凡丽.论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机制[J].教育科学,2002(5).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互动教学法初探

  • 下一篇文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典教育?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