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制和教学方式方法(面授、函授、自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开展教育活动,以满足不同人群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韩国培材大学校长朴康寿在出席辽宁大学校庆的演讲词中说:“我们应该尝试教育的多样化。在我看来21世纪一定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通过开放的信息网,一切知识和信息、权力和财富、社会价值和文化产物等等都一定经历非中心化和分散化的过程。最近通用的一个新词‘glocalization’是把‘世界化’和‘地方化”合起来的合成词。这个词条的意思就是:地方化、分散化、多元化,这不是跟世界化没有什么关系的另外的现状,而是反映时代潮流的一个现状” 。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无论如何多样化、私立化,都必须符合本国的政治利益,如果说中世纪大学还是一个独立的自治机构,那么现代大学则愈来愈受到政府的控制。如英国1985年5月的绿皮书中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要求:“高等教育未来的健康发展以及能否从国家和私人获得资金,主要取决于它本身能否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这就是高等教育的国家化。国家化仍然是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上述的一切变革只是在此基本特征下的逐步的多样化、私立化 。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私立化对国家化的挑战,这亦然是21世纪中国教育要求解的一大难题。 备 注: (1)刘尧《适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1999.9,第26--31页。 (2)刘尧《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科学的三个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01.5,第1--4页。 (3)李冀主编《教育管理辞典》[M]第三版,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59页。 (4)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6,第22--26页。 (5)刘尧《世纪之交: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5,第58--63页。 (6)扬移贻等著《问题及其出路》[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7)《邓小平文选》[M]第3卷,第260页。 (8)刘尧等《议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热点》[J]《教育发展研究》1999.2,第15--20页。 (9)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的十大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0.3,第14--17页。 (10)《<伊斯兰的起义>序言》《西方古典艺术家谈艺术创作》[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238页。 (11)何齐宗《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解》[J]《教育参考》2000.6,第21--22页。 (12)洪宝书《关于教育目标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1988.6,第35--39页。 (13)戚业国等《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0.1,第23--28页。 (14)教育部师范司《全面提高教师隶质 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C]《中国教育报》2001.9.8(3) (15)刘尧《论教育界学风与教育评论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第67--71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卷,第7页。 (17)刘尧《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观的嬗变》《云南高等教育》2001.4,第16-21页。 (18)李冀主编《教育管理辞典(第二版)》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19)刘尧《教育是国家永恒的事业》[J]《交通高教研究》2001.1,第1--7页。 (20)张澍军《略论德育的社会化本真化趋势》[J]《吉林高教研究》2001.1,第9--10页。 (21)刘尧《教育公平与效率研究之一》[J]www.Edu.com 2002.1.8 (22)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的十大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0.3,第14--17页。 (23)胡东芳《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政策分析与探讨》[J]《教育参考》1999.4,第9--10页。 (24)刘尧《矛盾与协调: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3,第1--6页。 (25)刘尧《应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C]《中国教育报》2002.1.5(4) (26)周远清《质量意识要升温 教学改革要突破》[C]《高教研究简报》(华中理工大学)1998.4.11 (27)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转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第19--24页。 (28)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的十大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0.3,第14--17页。 (29)瞿延东《发展变化发展规律发展趋向》[C]《中国教育报》2002.1.7(4) (30)朴康寿《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方向》[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1,第21--25页。 (31)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29页。 (32)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的十大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0.3,第14--1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