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以人的自由发展、人的主体重建为宗旨。“生活教育”的著名基地“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不只是学园,这里“大部份的生活都是供大家自由的选择”,“凡是人的问题都可以自由的想,自由的谈,自由的试验”;这里和花园一样的“万紫千红,各有其美”,“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气象和生命的节奏”,它们更是“自由之园”,更是“人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活教育”有着启蒙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重建、文明再造。没有现代文明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欲从建构现代文明入手,从拯救民族的灵魂入手,使中国现代化,它切准了中国问题的脉搏。
教育的神圣和神圣的教育,是当下人们有感于学校的“一切向钱看”和“学术腐败”而提出的话题。沿着这一话题自然就回归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不是因为人的物质存在。“人的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如果说所谓的“野兽”是指人的物质存在,那么所谓的“天使”则主要指人的精神存在(即神性),正是神性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教育当以还原、扩张人的神性为主旨,以使人成为人,教育的神圣唯寄于此。陶行知对教育的神圣有着深刻的体认,他怀着对教育的神圣之强烈敬畏而投身教育;同时以自己的创造性工作赋予教育以新的神圣。他实际上是把教育当作了他的宗教,是怀着圣徒一样的虔诚、激情、纯洁和献身精神投身于教育。他或可被看作中国教育的“耶稣”、“摩西”,以自己的牺牲开拓着个人解放、民族解放的道路。
但是猝然而至的政治风暴却中断了陶行知的事业,英年早逝的陶行知无法完成他的价值重建的使命,也无法完成文明再造的使命,更无法把他的苦难深重的同胞和民族引领到现代文明的阳光之中。70多年后的今天,建设现代文明、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这是陶行知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