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教学中某一问题的探讨等。完成形式可以是小组协作完成,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 (2)自主研究过程。此过程主要是对所选课题进行信息搜索、分析、整合、论证并进行教学实践,信息反馈。辅导教师主要以网上非实时BBS、E-Mail 或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引导,必要时集中讨论,解决问题。 (3)完成论文或方案。 (4)课题成果展示交流。最后进行集中课题成果展示交流。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小组的研究过程及成果,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参与对自己学习成就的评价。 (5)评价。评价形式为自评、互评和总评相结合。总评结果记入形考成绩。 三、“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学习过程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性人才,所以,不仅要有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更需要有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要真正把电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能够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理论实践研究能力的人才,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就是教会学生熟练、自主地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而又充分地利用和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将专业与职业相结合,进行探索研究型的远程学习。因此,在此教学模式实践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1.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类教学资源相结合 (1)利用多媒体,精心组合各种信息资源。设计研究性教案,通过超级链接将动画、录像、课件、教案、网上教学论坛等各种信息资源精心组合。(2)建议并鼓励阅读相关的辅助材料,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研社出版的成套的英语教学和研究类图书,很多国内外刊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充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提供一些教学研究方法。(3)将学生的教学创新成果(包括制作的小课件,创新课堂活动设计,发表的论文等)分类存档,上网,组成新的、活的教学信息资源,展示给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2.学习过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相促进 《英语教学法》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由于电大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小学教师,大多都在教学第一线,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承担着新课标实施后的教学创新与教学改革任务,对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急需了解并付诸于实践,使教学理论的实施有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鉴于此,(1)鼓励要求学生将所掌握的教学理论活用于教学实践,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寻找差距。(2)鼓励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与教学创新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将新的教育思想融于教学创新之中。 3.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新课标实施后,为教师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而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展示自己的才华,探索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也成为每一位学生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鼓励学生将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教学行为研究纳入自己的学习日程。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去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所学教学理论设计合理的解决方式,既进行了课程学习,进行了教学创新和相关课题研究,又为集中实践性环节项目设计做好了准备。 四、对“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的评价 经过一年对两届学生教学的实践,总体来说,比较成功,颇有收获。在学期末的成果展示中,学生的成果丰富多彩,有这么几个特点:(1)学生成果类型丰富多样。有优质课程设计实际操作录像带、课堂设计的小课件、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 其中录像带2盘、课堂设计的小课件20个、研究论文3篇。(2)成果质量较高。有不少同学的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表彰或奖励。比例平均占到12.5%。(3)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参与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有成就感。认识到有付出就有收获。成果展示成为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因而对这种学习方式抱有极大的热情。(4)学生“教”与“学”相长。学生们反映说,这种学习方式优化了学习过程,促进了他们教学创新与改革,刺激他们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式,寻找更好的理论支持。使自己的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由此可见,这种实践的模式是对的,既符合远程学习的要求,又在实践中优化了学习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能够让学生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操作性强,容易产生创新实践结果的一些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适时更新教学观念,兼收并蓄教学改革成果,要付出大大超过课程规定课时的劳动量,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金发 王国雄等,创建“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 中国远程教育,2003,(15):25. 2、中央电大 《英语教学法》实施方案 3、钟启泉 李其龙 张可创 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 4、吕良环 外语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出版 5、左焕琪 外语教学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出版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