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      ★★★ 【字体: 】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7:53   点击数:[]    

教师呢?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是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容不得学生在他们面前活泼泼进行游戏式的学习活动。因为那是不严肃的,是不尊的。
    在儒家思想看来,“师”就是“师”,“生”就是“生”,不要说师生之间不可能有什么游戏之类的教与学活动,就是学生们之间,也绝对不允许进行什么游戏活动,否则就是不成体统,不懂规矩。在这一点上看来,儒家教育思想是绝对排斥游戏活动的。
    另一方面,在儒家思想、观念的熏陶下,我们中国人养成了一种“老成温厚”的性格。中国人向来都讲究做人方面的“温、良、恭、俭、让”之类的君子风范。对于读书人而言,琴、棋、书、画一向被人视为高雅的事情。作为读书人,在他们的业余爱好当中,一般而言,都把这四件事情作为自己的饭后茶余最好的消遣。游戏,则绝对在他们的排斥之列。再说,这也是谦谦君子的风范,讲究的是以理智压倒情感,不论大人小孩,一律都要一本正经,不得随随便便、嘻嘻哈哈,失去礼节。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样,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就基本上成了小大人。一个个老成持重,缺乏天真活泼的少年特性。
    而游戏,则是基本上排斥老成持重,拒斥一本正经的。所有的游戏,其实都有一个特点:体现人的个性特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游戏之中见本性。”有的人,可能在平时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可是,一旦到了游戏场,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所有本性,全都暴露无遗。这是我们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本性给隐藏起来的原因。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文化的感染、熏陶下,自从儒家思想获得意识形态的入门证书,被奉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以来,中国的教育中,一向都缺乏游戏精神和游戏活动。    可是,就在“独尊儒术”之前,中国的教育中,竟不乏游戏教学。
    在先秦时代,祭祀作为一件国家大事,一直都被看作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育,后人称之为“宗教教育”。宗教教育的常用的方式就是宗教仪式。据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的考察,在古代的许多民族当中,都有以游戏之类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那富有韵律的唱词以及仪式上的舞蹈等等,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游戏。中国也不例外。在西周,祭祀知识的教育属于礼教的范畴,因为祭祀是讲究礼节的。“‘礼’必须用‘乐’配合,大司乐的职掌是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⑧ “德”“语”“舞”三者结合,游戏的色彩特别浓厚。被中国古代人特别看重的所谓“射”的教育,则更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游戏的特征,都可以视为游戏,但其中的很多活动,都是游戏性质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教育,在整个先秦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训练与比武的过程,有着浓厚的游戏色彩。这一点,史书都有记载,在此不再多论述。
    在墨子的教育方法中,游戏之类的教学,是他常用的。我们主要从《墨子·公输》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子墨子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攻城之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接着,他便告诉楚王:“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久矣。”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推测,墨子在此之前,主要运用了模拟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他假设了战例,有敌我双方,进行攻守训练,否则,他的弟子何以就能使用他的那些守城之械?这就是典型的游戏教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墨子是那个时代进行游戏教学的杰出代表。
在那个时代的典籍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
    可是,到了汉代以后,游戏教育就基本上不见踪影了。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讲究如何对儒家经典进行诠释和记诵的教学。一般都是由一位“生乎吾前”“术业有专功”的先生,传授儒家经典。而且,一些庸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照搬权威注解,进行枯燥的教育教学。“逑者,逑也。”式的先生非常普遍。《牡丹亭》中的那位老先生,当学生问道“君子好逑”的“逑”什么意思时,先生竟回答:“逑者,逑也。”这样的教育,有何游戏可言?有何活泼可言?人的个性、创造性等等,全都给泯灭了。
    直到今天,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育,不是仍然还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吗?游戏,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我们莘莘学子。
    其次,科举考试,则从制度上将游戏拒于校门之外。
    肇始于隋朝,成型于唐朝的科举制度,对我国一千多年来学校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作为一项人才选拔制度,它在世界上首次确立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为许许多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提供了进身的台阶,使中国的一大批布衣人士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激发了读书人发奋读书,努力求学的上进之心。使一些人,一辈子用心于科举考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对于古代读书人而言,读书为什么?宋真宗的诗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文经勤向窗前读。”最好地表达了古代读书人的最大愿望。孔子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⑨在整个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教育史中,科举考试,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最大的和唯一的目标。金榜题名,也成为所有读书人一生所梦寐以求的事情。为此,他们可以忍受任何困难,只要有朝一日能够榜上有名,光宗耀祖。西方学者李维在其所著《中日两国现代化因素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文人学子,宁愿熬受‘十年寒窗’的苦楚,埋头研读索然无味的经书,学做机械式的八股文章,而一次复一次地去参加在未来是成功与失败甚难预料或把握不定的赌注,以图获取功名,光耀门楣,使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过着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的生活。‘科举、做官、发财’变成这个社会中上进的三步曲和不可动摇、不可怀疑的公式。其结果致使许多迂腐的儒生,将一生的生命整个投入无止境上午考试准备中,而一无所获。”⑩莘莘学子们,为了他们的功名利禄,耗尽了自己的心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板凳须坐十年冷。”等等,都是对那些在漫漫求学路上攀登者的鼓励与描述。为了能“金榜题名”,他们宁愿忍受那许许多多的学习中的痛苦。在民间,还流传着“哭文章”的说法。那意思无非就是说:文章是哭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这些,都在向我们表明:传统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快乐可言的,是根本排斥游戏的。更多的,是痛苦。
    制度的力量是无穷的。科举制度,作为一千多年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形式,甚或是教学方式方法乃至学习的方式方法,都无不体现着它的影子。更为重要的是,它向全社会宣告:只有符合这一制度的教育才是受欢迎的、有价值的。钦定的教材,铁定的内容,逼得天下所有的求学者都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记与背之中;也逼得教师不得不以单向度的传授方式进行教学。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一点:绝对地排斥游戏,排斥愉快!
    “所有游戏活动都具有两个共同特点:游戏者都‘高兴愉快地参加游戏’和游戏的自我满足。”“游戏着的人是完全摆脱了一切压力的人。”“游戏状态是有意识活动的创造,人在其中是在实现可能的目标,而不是必需的目标”。⑾游戏的参与者,都是自己自觉自愿地加入游戏队伍之中的,并没有谁有意强迫谁去参与某一项具体的游戏,而且所有参与者都是高兴又愉快的,并不是带着“苦瓜脸”与游戏拌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分离与创新:费耶阿本德论自由社会的科学与教育

  • 下一篇文章:从“电影反打”的寓意浅析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反打”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