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校园网必须负出的代价。建校园网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总想以新的技术延续旧的模式。 素质教育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原因是它生长在班级教学的土壤上,所谓“枳生在淮南而为枳,生在淮北而为橘”。 我们前面说过: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但个性化教学必须植根在资讯科技非常发达的信息社会,植根在人们有很强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意识理论上。一些学校建校园网之所以失败、原因是校领导本身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当然老师们也没有。建网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实现符合社会进程的个性化教学,而是要延续他们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结果当然如人们所发现的:投资大、建效少。 北大教授辜鸿蒙曾讲过一段名言:我头上的辨子一把剪刀就可以剪掉,你们思想深处的辨子是否可以用一把剪刀剪掉呢? 实现个性化教学,校园网是一个前题,但最多是一个潜在的前题。建一个名符其实的校园网确实要花不少钱,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充足的资金,长则一年、短则半载便可投入使用。但在校园网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了。 一、首先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亦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设校园网便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评价已不是记忆多少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对于那些缺乏这些能力的人来说,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悲惨前景。 二、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和专家”逐渐变为“协作人员,帮助者,有时是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角色已不在是“听从者和学习者”而是“协作人员,有时是专家”。 总之只要人们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心态来理解和迎接校园网乃至国际互联网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挑战”,个性化教学就能在校园网上实现。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