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
|||||
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念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7:06 点击数:[] ![]() |
|||||
练习阶段。这一过程,要求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下达任务书。 具体说明如下: 1.任务书形式一般以书面形式为好,并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同时对学生要发出开始练习的指令信号; 2.学生操作练习形式可多种多样,从小组协作或2人配合或1人独立完成等; 3.在任务安排中要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4.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5.在必要时指导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和控制过程中的气氛。 此过程主要是利用个体的成就意识和平等心态,为其能主动、自觉的进行操作练习打好基础,方便教师后续管理。这一过程大概用时2~3分钟。 六、进入情境模拟阶段(也是机会教育阶段) 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景模拟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主要对教师有如下要求: 1.注意观察学生对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要及时终止操作,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实训操作安全; 2.对个别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要立即进行机会教育,并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操作示范,以加强教学效果; 3.对及个别后进学生的散慢表现要给予激励,督促其把任务完成好; 4.指导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要逐渐强化记忆学生姓名,在交流中多叫学生名字; 5.在必要时指导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和控制过程中的气氛。 情境模拟阶段,对于品质优秀的学生来讲是让其从身心上全方面感受专业氛围的最好机会,而对于后进学生来讲则是可以放松、散慢的好机会,对指导教师来说也是对后进生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加强机会教育,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教育。这一过程在实训教学中占时最多,约占总实训教学时间的80%强。 七、任务完成情况点评 这一阶段是一个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很好把握的阶段,一般在自实训任务书下达,每一位学生主动完成了所要求的实训内容后,或离一天的实训课结束还有10~15分钟的时间。 具体说明如下: 1.指导教师把握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 2.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 3.对情境模拟阶段出现的“重要”事件要进行重复(说明老师时刻都在关注他们),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给学生加深印象; 4.在必要时指导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和控制过程中的气氛。 这一过程大概会用时5~8分钟,对这一过程的把握,可以培养指导教师对实训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 八、整理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指导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工位进行整理。 具体说明如下: 1.专门安排值日生1~2名,清洁场地(一般由安全纪律组长安排),安排1名学生负责工量具清点与整理(一般由指导教师指定); 2.安排其他学生整理工位,分工到人,使工位在布置上恢复初始状态; 3.指导教师在检查满意后,可允许学生洗完手待命; 4.在必要时指导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和控制过程中的气氛。 这一过程大概会用时3~5分钟,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安排、监督下将实训工位的工量具、教具、设备和场地经清洁、整理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九、布置实训报告及实训小结 这一阶段是指导教师就当天的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报告的过程。 具体说明如下: 1.学生可呈扇形围绕在指导教师周围,一般不提倡让学生座下; 2.指导教师重点就本次实训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简要说明,并允许学生就实训内容提问,但要控制时间; 3.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指导教师应用结束语结束本次实训教学,如“这次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或“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希望明天更好。下课!”或“很高兴和大家共渡了一整天,明天再见!”等等; 4.在必要时指导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和控制过程中的气氛。 在我院,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念在训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活跃了教学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在进入社会后是一位品质优秀的劳动者,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以致许多企业到学院预约毕业生。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一笔无形资产,促使许多新生慕名而来,招生前景甚是可观,为我院打造全国品牌职业院校,打好了基础。 参考资料: 1.浅析创新教育.韩忠霄、贾俊礼.职教论坛 20032[20]; 2.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孙云晓.新世界出版社; 3.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赵志群.科学出版社; 4.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全美教育测量学会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