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又能促进双方得到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应防止其负效应,如短期行为、盲目性等。市场对教育的作用有局限性,如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中,对于基础学科、艰苦行业、边远地区所需的人才,就需要运用政策手段 进行调节,这些情况都应注意加以区分。
五、对高校办学模式的几点意见
从1992年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到去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改革办学体制和模式的基本思路上,一直把调动社会力量筹集办学资金放在重要位置;同时,随着改革的实践,去年进一步提 出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以促进合理使用和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新思路。下面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 对办学模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关于“国家投资为主,学生缴费和社会集资为辅”的模式。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这种模式目前应是普通高校的主要模式,以保证学校的基本需要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以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保持学校的安 定。学生缴费应逐步到位,按教育成本的适当比例收费。要发挥学校的优势,开展人才培训,科技开发,创办 科技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调动地方、企事业的积极性,多渠道集资办学,逐步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特 别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理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和学科结构,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提 高办学效益,应作为当前改革办学体制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执行。在贯彻“国家投资为主”的原则时,主管 部门要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收费和集资情况,确定不同的比例,不能一刀切。高等学校要看到学生缴费和 社会筹资,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中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免被动。
2、关于“学生缴费和社会集资为主,国家财政补助为辅”的模式。《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提出“某些种类的高等学校可以试行”加以限制,以示慎重。据初步了解,在现有公办高校中,不管其专业是否 热门,全校很难试行这种模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缴费低于教育成本过大,社会集资困难较多,加上原有办学 模式中,人员偏多,机构庞大,包袱沉重,高校内部管理改革滞后,新机制难以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经 费尚且短缺,改为“学生缴费和社会集资为主”后更难生存。
但是,在保证原有经费不减的情况下,在新增学生部分或试行“一校两制”,有的院校表示可以试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学校经费的“基本口粮”有了,试行的风险不大;②有利于老校挖潜,提高效益;③学校 增强经费来源,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④老校办专科,比新设专科学校质量有保证。为此,提出两点建议: ①很多高校认为,扩大调节性招生计划,招收委培生和自费生,对这部分学生实行“学生缴费和社会集资为主 ,国家财政拨款为辅”的模式是可行的,不要轻易加以改变;②继续试行“一校两制”。我省一所高校实行“ 一校两制”试办“自费学院”和企业集资办学的“技术学院”,所设专业比较热门,以专科为主,两年来招生 列入调节计划,毕业后自由择业,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目前的问题是,由于自费生、委培生收费标准偏低,如 果进一步发展,基建投资无着落。为此,建议把“国家财政补助”主要用作基本建设。
3、关于“民办自费”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民办高校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 、第三产业的高等职业学校,可能有较大发展。这对于改革办学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人 民对高教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应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其发展。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