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和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施“名师工程”。在关心和改善广大教师的待遇的同时,实施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岗位成才的名师工程。龙岗区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对在职教师,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之成为优秀教师,对经过年终考核不称职的教师,或连续3年考核才基本称职的教师,要给予解聘或辞退。他们放开思路,打开视野,从全国大中城市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的教师。他们认识到,一个学校或一个学科引进一个名牌教师,就能使本学科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并带动其它教师素质的提高。认识到了“名师工程”的作用和价值,龙岗区从区委、区政府到各镇、村、街道办,都是主要负责人出面亲自抓“名师工程”的具体落实,对区教育工作实行“六优先”。罗湖区在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的同时,公开招聘100名优秀教师,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教师前来应聘,现已落实到位。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抓住了“名师工程”这一关键,就等于抓住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牛鼻子”。
有“名师工程”作为背景,将教师队伍培养成为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家型学科带头人,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我市教师队伍中,上百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确300多人正在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全市中学教师本科化达86%,小学教师大专化为71%,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在95%以上。以南山区为例,全区先后招聘中、高级教师达300多人,小学教师大专化的比例为98.6%,中学教师本科化的平均比例达90.7%,硕生研究生占5%这将在文化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教改第一线,建立多渠道的科研网络。现在我市五区教育局大都设置了教育科研专门机构,力求做到校校有利研项目,人人都有科研成果,重视走科研兴教之路。《学校文化研究》、《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验》、《国家“四结合”语文计算机试验》,《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活动课程研究》、《教学整体改革》、《中小学生主体教育试验》,丰富多彩。
有些学校还承担了国家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重大教育改革课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深圳中学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它不但教学设施一流,教师科研队伍也是一流。
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的治校宗旨的指引下,涌现了像尚强、许强、高德针、郭时宏等一批思想文化、教育和教学素质十分过硬的科研良师,正是他们的辛勤栽培与发奋钻研,才培育出了像韩嘉睿这样的世界冠军。
学校现已建立出版教师基金。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教师出版各类学术教学著作。
现已出版了语文、数学、美术等方面的论著。我市其它学校也纷纷出版了教师们的论文专集成其它学术科研成果。
一个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推动“科研兴教”、争做学科带头人,实现教学科研一条龙的教学服务体系的可喜局面已开始形成。校园的科研文化气氛越来越浓厚。
于无声处春雷响薄弱学校敲重槌 17年弹指一挥间。边陲小镇残破凋敝的教育景观已一去不复返,深圳特区教育现代化的磅礴气势如歌如潮。与南海潮涌帆飞、教坛气象万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市仍然有一批校舍差、教学设备设施差、教师住房条件差的“三差”学校,这样的薄弱学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里普遍存在,它是城市教育改革的“老大难”,社会广泛关注的“择校生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难点热点,都集中反映在薄弱学校。社会舆论,“应试教育”等诸多压力,不同程度地压在体弱学校的领导班子身上。
没有必要的办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就只是一句空话。1995年4月21日,市长李子彬就改造“三差”学校问题,主持召开了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1996年1月23日,武捷思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汇报了办理“三差”学校议案的情况,同年4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又将“三差”学校的改造列为我市六大教育工程之一。市政府近年来为改造我市薄弱学校的专项投资金额已达3亿余元。
有市委、市政府作后盾,我市全面敲响了改造薄弱学校的重槌。
福田区福田中学创办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过去是一所农村中学,深圳虽建特区多年,但直至1988年,福田中学依然很薄弱,教师跳槽,学生转学。不久,从北京来特区的朱湘泉校长被任命为校长后,他立即从浙江等地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制订了9项教育教学目标,分3个“三年”实现。第一个“三年计划”分别是建设年、巩固年、质量年;第二个三年则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第三个“三年计划”之一是“继续教育年”,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与业务素质。之二是“课堂教学年”,主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45分钟要效益,之三是“等级评估年”。当第二个“三年计划”顺利实现时,校内有年轻教师提出“敢与深圳中学和实验学校争高低”的口号,朱校噬则不急不躁,一步一 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例如他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如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他主持课题调研,将其分解力极具操作性的“德育120步”;如抓初中课堂教学,通常是抓“初三拼杀”、“突击升学”。而他则注重抓中学衔接,在初二抓减少大面积分化,在初三最后冲刺。几个“三年战役”下来。
果然实现了学生“低进高出”的高难度教学目标,学生毕业合格率和升学率连年攀升。
数年前,提到南山区的荔香中学,人们会自然想到那里总有些学生头上留长发、脚上趿拖鞋,身上穿着长短衣和破洞闪烁的“乞丐裤”,嘴里哼着流行小调。
这群学生有些来自外来工家庭,有些是本地富裕起来的农家子弟。老师为他们的前途担忧,家长自己倒不惊慌。校领导先从学生的穿戴、习惯等“做人”的常规抓起,抓法制教育,让学生逐步做到明理、强身、自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在备、教、改、导、考、析六个教学基本环节上下苦功夫。教师们往往要为一堂课准备好几个教案,针对基础差异甚大的各类学生细心施教,否则就不能达到大面积转化后进中的目的。几年下来,该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降为0,后进生转化率超过75%。
我们又来到了龙岗中学。如果不是耳边飘过来那朗朗的读书声,或许,将龙岗中学当作一座花园更适合。这所中学1990年才创办,过去基础十分薄弱。该校肖茂生校长的管理经验是,不搞加班加点,不搞“题海战术”,不与重点学校争生源。连续几年在郊区一般生源的较低起点上,坚持素质教育为基础,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去创造办学的最佳效益。办学6年多来,他们送出的毕业生参加升中学统考,名列龙岗区前茅,各年级各学科成绩也稳居区内前列。校内文体活动活跃,学生体质强健,1992年该校学生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夺得初中组总分第一,1994年又获得全市总分第一。该校己成功地举行了3届校运会,2届文艺节。“尚勤从严,务实求知”的校训,优良的校风,保证了学校自开办以来师生违法犯罪率始终为零的纪录。龙岗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龙岗区教学工作现场会、深圳市普通中学工作会议曾一度在该校召开,他们的改革管理和教学经验得到了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
宝安过去是一个农村县,1993年撤县改区后,它成了深圳市的一个区。与深圳市内的罗湖、福田、南山区相比较,无论是设备、师资还是学生的学习基础,都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村村办小学,有的一个班仅10余个学生,全校师生不足100人。这类袖珍小学比比皆是。从1990年至今,私人在城区和部分镇中心区、开发区办了31所私立简易小学,招收学生7000余人,其中90%以上是暂住户口学生。基本上是农村教育模式。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现象明显存在,课堂教学“满堂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