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需要木工、电工、管道工等一道把他们掌握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建房任务的。他们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最终实现规划。非正式的专业发展是自发的,由教师发起和引导的,它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如,教师集体备课,就是一个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非正式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自己决定需要学习什么、以何种最为方便灵活的方式来学习、学习多少、为这种学习投入多大精力。 (二)允许教师自由地选择专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激发参与专业学习的动机。 教师需要也渴望有选择权。当他们能够选择学习哪些内容、以何种方式学习、是否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更加期望参与专业发展并将其转化为课堂实践。 当教师有了专业发展的内容、时间、方式等方面有自主权时,他们就有了参与变革的动机。让教师有专业发展的自由选择权,更进一步鼓励而不是阻碍了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美国一所“全国专业发展模范奖”获奖学校的实践,就证实了这一点,学校在公休日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第一年参与者约为23%,第二年上升至40%。 (三)设置有利环境,创造教师学习的必要条件。 从获奖学校的做法看,要创造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的环境,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给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和合作时间。具体做法有: ●减少发布信息式的会议,代之以校内简报或电子邮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的合作。同时提高专业发展活动和讨论会的时间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的专题讲座,更多地安排本校教师的讨论、合作。 ●将相关学科教师的课表做相同安排,如音乐、艺术、体育和计算机等课归为一组,以便教师一周内有更多的连续时间商讨同一年级的问题。 ●有些学校利用代课教师、教辅人员、实习教师等,使正式教师有更多的专业发展时间。 ●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有的学校把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安排为教师专业发展时间。 二是形成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合作性的工作环境。为此,有的获奖学校试图创造一种家庭气氛,如集体为某一位老师开展婚庆活动、庆祝生日等,有的学校则将教师组织起来,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负责固定人数的学生的方方面面的发展。如2001年获奖学校之一纽约市国际中学(New York City's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就是这样做的。这是一所拥有9-12年级的高中校,该学校鼓励教师结队合作,共同负责固定学生三年的发展。学校把师生分为6个队,每队有5名教师、75名学生组成。这5名教师负责本队学生的文科、数学、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咨询、家访等工作,负责学生社会交往、学业成绩等多方面的进步。教师对学生实行“个案管理”。在教师小队会议上,或者是在非正式的日常交谈中,教师之间相互帮助以使学生获取进步。一旦遇到难题,教师会集中集体智慧,共同想办法,研究解决问题。如果有一个学生出现问题,小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就会互通信息,相互转告。每一位教师在小队组织中没有孤独感,教师小队有每周3小时的固定会议,每月一次全体教师会议。 三是学校领导要采用支持性的领导方式。校长在形成学校的支持性气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与教师可以共同讨论专业发展计划;帮助教师了解专业发展的机会;询问教师现在在学习哪些内容;参加教师小组会议,分析学生作业;到校外说服基金会等为教师学习提供资助;校长与教师共同学习;校长参与专题讨论会。 (四)建立教师专业档案袋(professional teaching portfolio)。 教师专业档案袋的应用始于1980年代,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认真检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档案袋中提供的案例也为以后研究和别人借鉴提供了基本素材;它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展示自己专业进步的机会;它还为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哲学、专业发展目标与所在学校规划之间一致性等问题提供了机会,这些均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教师专业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基本信息(简历、教师和教学的基本信息、教育哲学和教学目标等)、反映某一时期以来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料和反思纪录(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单元目标和教学方案简介、教学中所用资料清单、两个连续的课时计划、教学录像、学生作业精选、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的反思性评析、其他必要的附加单元/课时/学生作业等)和专业信息(参加的专业活动清单、今后发展建议和正式评价等)。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全美学校目录网(http://www.asd.com)ASD是因特网上的美国学校向导,容量惊人,包含了10万多所学校,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信息和帮助。几乎所有美国的K-12学校都罗列其中。由于有IBM及一些基金会,大学的支持,ASD能为250万教师和5200万学生提供免费个人主页和E-mail空间。ASD为每个在线学校统一编码,使人能查找自如,给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宽阔的电子信息平台。 我国虽然教育网络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目前,除全国性的教育专业网站(如中国教育热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华教育在线、中国公众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信息网导航台、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中国教育网络促进会、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园丁网等)之外,各地方还有自己的教育网或教育信息网(如北京教育信息网、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一般也设有教育频道(如新浪网文教频道、搜狐网教育频道等),甚至各学科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如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育网、中学数学、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等等)。如果教师经常光顾教育网站,还会不断发现新的对自己更有价值的链接。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教师与上一辈老教师相比有着更便利、更丰富的可利用教育资源。我们相信,只要老师们保持自我更新的意识,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不断更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创造的教师!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学生成功的影响,是自己使得学生的生命历程正在发生改变,那么我们绝不会放弃自我提高和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June 2001).A Report of the Aft Task Force on Union-Sponsor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 T.Berone, D. C. Berliner,J.Blanchard,U.Casanova & T.McGowan(1996).A Future for Teacher Education.In J.Siluka(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2nd ed.(pp.1108-1149).New York:Macmillan. 3 F.A.J.Korthagen(1985).Reflective Teaching and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therlands.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Vol.9,No.3,pp.317-326. 4 F.A.J.Korthagen(April 2001).Linking Practice and Theory:The Pedagogy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Seattle. 5 M.F.Pajares(1992).Teachers'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vol.62,no.3,pp.307-332. 6 V.Richardson(1996).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Beliefs in Learning to Teach.In J.Sikula,T.Buttery & E.Guyton(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2nded.).New York:Macmillan.pp.102-119. 7 P.Siles,et al.(1985).Teacher Careers:Crisis and Continuities.Lewes, UK:Falmer Press.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