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与空间的关系 有些人,不能愉快地度过人生,或者一生也做不成几件事情,还与他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空间的关系有关。 候鸟之所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南北迁徒,是因为它要选择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空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他在步入社会之前,就首先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当他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他就尽量选择自己即将工作的单位;当他还没有居住的场所之前, 他就没法选择他将居住的处所,这都是人们早已知道生活的空间将对人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却有些人一味地追求空间的选择,忽视了自我素质的提高,也使他经常处于埋怨环境。怀才不遇等萎靡不振的低谷。你既然已经付出努力,但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你就应该静下心来。赶紧抓住现在,真心地爱你们生活的空间,尽快适应你所生活的空间,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 魏书生常说:“只有热爱,才有奉献”。要爱 家乡、爱岗位、爱家庭、爱一切自己生活的空间。然后尽量利用空间的有利条件,充实自 我,发展自我,奉献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低自己有了成绩,对社会才有贡献,才会生活得快乐,才会生活得有意 义。 (三)人与事件的关系 人要想做出成绩。对社会有贡献,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魏书生同志社会兼职几十个,他是怎么处理好这些事情的呢?他从来不被事情牵着走,他所要做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规划之中,计划之中。假如在同一时间,不同处所,或同一处所,不同时间有几件事需要做,那么。他首选.考虑的是事件的主从与缓急,而不是考虑事件与自己的得弊或办事人与自己情感的亲疏。必做的事情分早晚, 可早做的早做,可晚做的晚做,可让他人代做的,他人代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 他常说,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要讲求效率,要讲求质量。他非常重视办事的方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他的办事原则是:“多干活,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他在班级管理或学校管理上,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总之,要想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必须从时间、空间和方法上做好选择。 三、全面看自我,构成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魏书生同志常说,人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人很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要尽快发展自己的长处,宣传自己的长处,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 人还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短处, 但不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补短上,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扬长上,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于是他非常注重自我发展,构成了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 (一)学习魏书生同志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魏书生, 最重要的支柱是学习。他最爱的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 论与实践的知识,学习与教书、育人、教育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国内外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经验。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等等。是学习使他丰富了自我成长的知识宝库,丰满了自我发展的羽翼。 (二)热爱 热爱是魏书生同志自我发展秘诀。他能够广泛地爱他所应该爱的一切。爱他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正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他放弃了能够到大学读书的机会, 放弃了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提干的机会, 居然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当教师。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 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也正因为他肯于奉献,他才在短短的教育历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正因为他取得了成果, 他才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奉献是必要的,自己的付出是正确的,自己才更有信心、有胆量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这些不能不归功于对自己的职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 (三)研究 研究是魏书生同志有别于他人的又一项专长。魏书生同志说,我现在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我研究探索的结果。他研究教书,创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教给学生若干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他研究育人,构建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他研究管理、创立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经验。他研究人生,构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乐的学说。 (四)享受 享受是魏书生同志人生观的又一法宝, 他认为人生是享受,要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快乐。他常说,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两重性, 有阴有阳,有光明,有黑暗,有成功,有失败。 人要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光明面,这样你经常面对光明,看到成绩,就会产生无穷的生活动力,会有无尽的生活乐趣。名人何尝不是如此。爱迪生在搞蓄电池研究时,10,000 次试验都没成功,他却说;“我没有失败,只是知道了10,0O0次不能运作的方式。试 想,他不正是这样地看待“失败”,才获得了1039项的专利发明吗?魏书生同志认为教书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学校管理是享受,工 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你能经常强化 享受这根神经,你就能经常站在享受这个点 上,来寻找享受的理由,体会享受的快乐。 魏书生同志正是借助享受这一法宝,才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天平上找不到一块颓丧的破码。经常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于某一种事情,直至取得成功,再去享受其应该享受的快乐。 学习、热爱、研究、享受这四大支柱构成了魏书生成才楼阁,而他的人生哲学,恰恰为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