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尚在艰难的恢复过程中,容量有限,被低价的美国鸡肉挤占后,等于封杀了中国肉鸡业的生存空间。因此,中国肉鸡业必须研究针对美国、巴西、泰国鸡肉的战略对策,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差异化显著的高附加价值产品,培育树立民族品牌,才能抵抗住列强的进攻,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守住国门利用国内市场空间,站稳脚跟保全性命之后,然后再谋求进攻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是“规定疫病、农药残留、动物福利”,这需要我们认真去攻克,不能心存侥幸,企图应付过关,因为应付了一时,应付不了长久。对于肉鸡业来讲,必须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实行半开放的生态化养殖。中国肉鸡业正严峻地面对国际贸易中的“规定疫病、农药残留、动物福利”等绿色贸易壁垒,面对针对食品安全越来越严厉的政府管制,面对消费者越来越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战略转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绿鸟鸡模式采用生态学方法,有效地攻克“规定疫病、农药残留、动物福利”等绿色贸易壁垒,为将来顺利出口,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4.针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风险,构建产量能升能降的弹性供应链体系 肉鸡产业既要面对玉米豆粕等原料的波动影响,也要承受终端产品、鸡肉市场大起大落的变化,还有禽流感等灾害的袭击干扰。对策措施是建立快速敏捷的供应链体系。肉鸡业产业链比较长,从种鸡产蛋孵化到商品鸡,再到鸡肉产品销售,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半以上。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又是先生产后销售模式的龙头企业,极易在原料与终端产品的市场剧烈波动中,在自然灾害的打击下,出现危机险情。 肉鸡业的产业体系,要能够做到产量随市场波动能升能降,随时动态平衡,灵活地应对市场的波动起落,才不致于被过剩的库存烧伤致残。只有建立这样的产业体系,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绿鸟鸡模式采取肉蛋杂交形式,能够实行季节性饲养生产,也能够实行产量能升能降的灵活弹性生产。因为在肉蛋杂交生产体系中,商品代蛋鸡就是种鸡,需要种蛋时,就能随时大量获得种蛋,不需要种蛋时,则当作商品蛋销售。 在市场行情好,有大量的订单时,就“踩油门”增产量,由于中国也拥有发达的蛋鸡业,肉蛋杂交鸡的母本非常丰富,利用社会资源,就能获得超常规的种蛋供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规模增加产量。 绿鸟鸡模式在鸡肉市场行情好出现商机时,就将商品鸡蛋种用,孵化更多的鸡雏,饲养更多的商品鸡;在鸡肉行情差,或出现灾情,需要“踩刹车”时,则减少孵化,销售商品鸡蛋。这样就可以根据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的高低,根据鸡肉产品市场行情的好坏,随时主动地调整鸡肉产量的大小多少,有效规避市场不确定性给产业带来的风险。 5.绿鸟鸡模式以品牌为龙头,构建产业集群,形成动态产业联盟,联合起来集体突围 对中国肉鸡产业的资产进行盘点发现,在有形资产方面,种鸡场、商品鸡场、大中小的饲料厂、现代化的孵化厂、屠宰场,都数量众多,产能巨大,这些硬件资产都很棒。在无形资产方面,也有绿鸟鸡这样的民族品牌,也有绿鸟鸡快餐店、绿食店这样的销售网络。行业内育种、饲养、饲料、兽医、屠宰、孵化等专业人员,也成龙配套人才济济。 那么,中国肉鸡产业缺什么呢?缺自主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现在沿用的是泰国正大模式,这个模式是正大集团从美国学过来的,实际上是美国模式。企业组织形式大而全的模式已经过时,生产上追求快大化的技术路线,也难以走通。必须自主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来,这条新路就是肉蛋杂交的绿鸟鸡模式。 中国肉鸡业的战略转型,有两条技术路线供选择,一条是肉杂鸡路线,即绿鸟鸡健康鸡路线;另一条是三黄鸡等优质鸡路线。我冒昧地认为,后者是一条难以走通的路。中国确实有许多传统肉鸡品种,如三黄鸡、宫廷黄鸡等等。这些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肉质优毛色美,但在产业化过程中,它们产蛋的数量过少,饲料报酬过低,饲养日龄也过长,导致饲养成本过高,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这样商业价值就大大地打了折扣,商业价值低,实现产业化就有困难。 利用快大鸡对三黄鸡等进行杂交改良,也是这条路线的延伸,虽在技术上已取得成功,但它是披着黄毛的快大鸡。黄毛快大鸡也是快大鸡,快大鸡模式的诸种制约因素都没有得到解决,无法肉蛋兼用,做到产量能升能降,能踩油门抓机遇,能踩刹车避风险。而肉蛋杂交的绿鸟鸡模式,是弹性灵活的生产体系,具有极突出的市场应变能力,提升了竞争优势。 中国肉鸡业的资产经过盘点后,要进行资源整合,不能再单打独斗封建称王,而是优势互补地联合起来,进行集体突围,我建议成立“中国绿鸟鸡产业联盟”,这是中国肉鸡业的企业联合体,是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在当今时代里,联合联盟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一种必然。 中国肉鸡产业要重振雄风,产业组织形式的作用十分重要。中国绿鸟鸡产业联盟,不同于企业集团,是产业动态联盟,它不破坏现有的产权关系,仍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是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通过市场化的订单契约组织联合起来。这种产业动态联盟是全新的组织形式,它以最低的柔性成本对外部需求做出敏捷的反应,快速整合各种资源进行集成组合,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好的合作模式,对我国也有现实意义。它不仅适用于高科技产业,也同样能适应传统产业。 战略转型是改革创新,行业内企业要按扬长避短的原则,进行角色分工重新定位,从事属于自己长项的那个环节与那部分业务。或搞种鸡,或从事饲料生产,或屠宰加工制造,或孵化业务,或饲养商品鸡,或树品牌建渠道,负责销售产品等。不再沿袭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而是组织起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体系。 战略转型之后,在优势产区形成的是产业集群,大而全的龙型企业,要考虑做减法,将部分生产制造环节分拆出去,如将商品鸡饲养环节分离出去,将种鸡环节也分离出去。蛋鸡场即是种鸡场,由社会个体养鸡场户承担,同他们嫁接(草原兴发的做法是每枚蛋高于市场价1角钱,对养鸡户饲料配方、营养标准、免疫程序、疫苗来源提供标准,并进行监督。不收种蛋时,可以到市场去卖商品鸡蛋)。饲料加工厂也可以外包,运雏送料拉鸡运输车辆都外包。龙型企业只在咽喉要道,掌控屠宰加工与孵化环节就完全可以了,这样就形成了众多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 草原兴发向加入中国绿鸟鸡产业联盟的伙伴企业,输出绿鸟鸡品牌,输出绿鸟鸡产业标准,给予绿鸟鸡产品订单,负责产品销售。联盟的伙伴企业在战略转型期间,在过渡期内,快大鸡与绿鸟鸡可以并存,在产量上随时动态调整,绿鸟鸡产量可大可小,产品可自创品牌销售,也可以给草原兴发贴牌生产。 成立绿鸟鸡产业联盟,是让品牌带动产业的发展,以品牌为龙头将产业链组织起来,构建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样的战略转型,不需要再投资铺新摊子,整合现有资源,就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在这条产业链上涉及了玉米大豆种植业、饲料业、种鸡饲养业、商品鸡饲养业、屠宰加工业、运输业等。达到10亿只饲养量,就可以创造500亿元的产值,可以说这个供应链联合体有竞争优势,这个产业集群前途光明远大。 东北地区优势畜牧产业之三:肉奶牛 世界牛业强国的肉牛产业体系,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量身订做的,没有照搬照抄获得成功的例子;都是自主创新的,没有跟随模仿成功的例子,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体系,都扬长避短地利用了本国的资源要素,产品结构都针对了目标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