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化处理,不污染环境。 草原兴发自主创新的绿鸟鸡模式,不单纯靠资源投入,靠资金投入的老路,破解了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综合利用光、风、草地等可再生廉价资源,进行养殖生产活动,节约耕地节约水电煤能源,破解了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属于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循环经济。 2.绿鸟鸡模式采用生态学方法饲养健康鸡,能防控禽流感等疫病 对付禽流感,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生产方式,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实现动物与自然和谐。美国模式的快大鸡是工业化的代表,追求的是生长速度快个头大。而绿鸟鸡则放弃了生长高速度的数量指标,让鸡顺其自然生长,放弃高产量换取高品质,其免疫能力形成与生长速度和谐同步,自身抵抗力免疫力增强健康无病,从源头上保证了鸡肉的安全性。 家禽是有生命的,它不同于工业品,工厂化舍饲笼养方式,违反了鸡的自然天性,剥夺了动物福利,也危害了鸡的健康,鸡既得不到运动,也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只能被动地快速长肉大量产蛋,免疫器官发育不良,抗病力下降易感病,给禽流感等疫病的侵染,打开方便之门。现代化集约化养鸡饲养数量多密度大,在工厂化舍饲笼养的封闭小环境中,偶有疫情,则由于病毒浓度高,像干柴烈火一样迅速传播感染。 动物的健康关系到人的健康,用损害动物健康为代价,换取动物的高生产力,是得不偿失的,要对欧美工业化舍饲笼养方式进行变革,改变游戏规则,由工厂化舍饲笼养方式,转变到生态化的方式,由快大鸡模式转型到绿鸟鸡模式上来。 继续沿袭欧美快大鸡模式,把用化学药物消毒防疫治疗,作为对付畜禽疫病的仙丹妙药,已受到药残等食品安全标准的限制,也不是治本之策。所以,不能把药物杀灭作为万无一失的措施,因为病毒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靠药物杀灭是不能让它们绝根断种的。治本的方法是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对付禽流感及其他疫病,都要从单纯依赖药物杀灭,转变到提高动物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上来,绿鸟鸡模式采取生态学方式,防治禽病饲养健康鸡,能有效控制疫病与药残。 无论防非典还是防禽流感,通风都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生态型的绿鸟鸡牧场,建设在草地林地里,采取半开放的方式饲养。优点是通风良好,即使有病原菌存在,也会被大气稀释,浓度迅速降低,密度变小,且空气是流动的,病原菌会在空气流动过程中,迅速因失水等原因失去致病能力。 绿鸟鸡模式不再追求高密度饲养,绿鸟鸡牧场里不仅有新鲜的空气,还能在草地上自由运动,生存空间拥有量扩大,保证了动物福利,使其得到运动锻炼身体健康。生态型绿鸟鸡,是亲缘较远的肉蛋杂交鸡,利用生物多样化的杂交优势,提高了抗逆性和生活力。快大鸡过快的生长速度,致使免疫器官的发育,跟不上体重的增长速度,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绿鸟鸡生长速度适中,其免疫器官的发育同体重增长同步,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防疫效果好,抵抗禽流感等疫病能力大大增强。 工业化养殖的饲料配方设计中,只是满足了长肉产蛋的营养需要,没有考虑免疫器官发育的营养要求。绿鸟鸡在林地草地上,能够取食牧草小虫及土壤沙粒,补充免疫器官发育所需要的未知微量元素,提高了免疫能力。 绿鸟鸡为季节性饲养,冬季休鸡空舍3个月以上,病原菌与寄主脱离,打破生物循环圈,起到了消毒灭菌的作用,第二年如同新的饲养环境。 将鸡迁移到野外,建立绿鸟鸡牧场,改变了农户庭院老太太养鸡的落后方式,养鸡不再污染庭院和村庄环境,也有效地阻隔控制了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的侵袭。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绿鸟鸡模式不是散养,散养与放养不是一码事。散养是指农户在庭院内自由放任养鸡,这是需要改变淘汰的。而绿鸟鸡模式不是散养是放养,也属于封闭性饲养,但不是把鸡封闭在鸡笼鸡舍内,而是在园区牧场内封闭式饲养。 工业化的舍饲笼养,把鸡封闭在鸡舍里,或封闭在鸡笼内。绿鸟鸡模式取消了笼养,把鸡从笼子里放出来,从鸡舍里放出来,在鸡舍外草地上放养,但是绿鸟鸡牧场是封闭的园区领地,与外界是隔离的,也有防鸟轰鸟的有效措施,所以说绿鸟鸡的放养,是在园区内的封闭式饲养。 绿鸟鸡模式的封闭式饲养与工业化舍饲笼养的封闭是不同的,它不是把鸡封闭在鸡笼内或鸡舍里,而是把鸡从鸡笼鸡舍狭小的空间里解放出来,但是牧场园区是封闭式的。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封闭范围空间大小的不同。因此,绿鸟鸡不是散养。 3.绿鸟鸡是自主创新的产业模式,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的肉鸡业已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曾经与美国、巴西、泰国,并列为世界四大鸡肉出口国。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国肉鸡产业的黄金时代,主要特征是市场形势好:日本人喜欢吃鸡腿,就把鸡腿肉顺利地出口到日本市场,卖个好价钱;欧洲人喜欢吃鸡胸,就把胸肉出口到欧盟,也卖个好价钱;中国人喜欢吃鸡头、鸡爪、鸡脖子,则留下自己食用,也能卖个好价钱。这样的市场结构对鸡产品的销售非常有利,因而也推动了中国肉鸡业的飞快发展,并迅速达到鼎盛时期。 近年来,鸡肉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市场方面,欧盟因药残问题,从1998年停止进口中国鸡肉,至今没有恢复。从今年开始,又颁布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垒起更高准入门坎。俄罗斯年进口鸡肉达百万吨,仅给中国可怜的几千吨配额;日本也在农产品方面与中国闹起贸易摩擦,2004年以禽流感为由,停止了中国鸡肉冻品的进口,至今尚未恢复,现在又推出肯定列表制度,几乎把冻鸡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路堵死。 中国鸡肉出口主销市场是日本,最高时占出口总量的70%,对日本市场依赖太大了,而我们的大型肉鸡企业,都是出口导向或者说是出口日本导向的。这样日本人一打喷嚏,我们就得感冒,这是很脆弱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依靠日本来支撑中国肉鸡产业,是不可能的。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昔日的中国鳗鱼业曾是何等辉煌,粤金鳗等龙头企业,也是种鳗、商品鳗饲养,加工烧烤熟食一条龙,也是出口日本市场,也是没有国内市场支撑,也没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结果日本人一刁难,整个产业彻底垮台全军覆没。肉鸡业如不能痛下决心,尽快组织战略转型,鳗鱼业的悲剧也可能在肉鸡业重演。 我们应先从观念思维上转变,由面向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目前,国际市场贸易壁垒异常强大,一时难以突破,需要卧薪尝胆从长计议。而国内市场有13亿人吃鸡,东南西北中56个民族,一年四季都吃鸡。这个家门口的市场就在我们自己手中,主导了国内市场,就能让中国鸡肉重振雄风,就能挽狂澜于即倒。 怎样占领国内市场,首先产品要升级换代,由普通型快大鸡转型到生态型绿鸟鸡上来。快大鸡是同质化的大路货,美国肉鸡是快大型,巴西肉鸡也是快大型。我们同他们没有差异化,也没有品牌支撑,既难以与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也难以守住国门。 日本人的做法值得借鉴,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价格低廉的牛肉,潮水般冲入日本时,日本人培育了有民族品牌支撑的松坂牛和神户牛,产品有大理石花纹,差异化显著。这个档次高于美国“快大牛”的民族品牌牛肉,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守卫国门的勇士。 加入WTO之后,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最近消息,美国鸡肉要大举进攻中国市场,鸡腿肉价格每磅0.19美元上下,通关后售价也仅售每吨5000元左右。这样的低价,只是我国饲养成本的一半。中国禽肉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