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牧医论文
   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策略      ★★★ 【字体: 】  
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策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09:47:4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马月辉 冯维棋 郑友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100094) 曹永新 刘海良 (农业部畜牧兽医司 北京100026)

      一、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是不能脱离其自身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环境而孤立发展的[1]。生物多样性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2]。据估计,今后20~30年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总量的1/4面临灭绝的严重威胁(Raven,1988)。目前人类已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性,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于1992年6月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家养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部分,是长期进化成的宝贵资源,它的任何一点利用都可能在类型、质量、数量上给肉、蛋、奶和毛皮等动物农业生产带来创新。满足人类需要的家养动物改良,依赖于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是家养动物育种学家进行育种,塑造我们所需要的家养动物品种的基本素材,丢失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会限制为满足未来不可预见所需的选择机会。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家养动物遗传育种、饲养管理工作的深入,家养动物个体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某些品种经强度选育,已发展成高产的专门化品种,这些为数不多的品种在世界范围内正取代着当地固有土著家养动物类型,造成家养动物多样性的丢失。世界范围广泛存在的家养动物多样性资源枯竭的教训,应引以为戒。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存在的含义,它是以拯救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核心,并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以达到持续利用目的。 我国人口众多,包括家养动物在内的资源总量有限。为满足人口增加,人民需求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到2000年实现新增1000万吨肉类战略目标,对家养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有效、合理、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现状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自然生态条件呈现极明显域差异。一是纬度地带差异,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北寒带,二是经度地带差异,从东南向西北降雨量递减,而干燥度递增,形成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 旱和干旱区:三是地带差异,从沿海平原至青藏高原。这些多样性的地理、地貌、生态环境,不仅孕育着丰富 的野生动物、植物种质资源,也孕育着被人类驯化、选 (培)育的各种家养动物品种资源。80年代初全国家养动物资源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家养动物物种达21个,品种(包括类群)达617个,其中土著品种占70%以上,以土著品种为素材培育的新品种达36个。中国家养动物特性各异,有珍稀、矮小、高繁殖(卵)力、药用、竞技、生产特异产品及适应特定生态环境的品种。 中国的家养动物多样性资源,是几千年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所赋予和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其中一些品种对世界动物农业生产做出过重大贡献。目前,许多土著家养动物资源仍是我国动物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但由于从50年代开始引入良种马、牛、羊、猪及家禽品种改良土著家养动物品种,导致少数品种灭绝和临界消失。灭绝品种有:荡脚牛、阳坝牛、高台牛、枣北大尾羊、项城猪、深县猪、古平鸡、临桃鸡、武威斗鸡、九斤黄。临界消失品种有:河西猪、八眉猪、鄂北黑猪、五指山猪、北京油鸡、静宁鸡,马种和骆驼种群体数不断下降。 从农业整体来说,动物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不可缺少,无法代替的生产部门,是解决和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为毛纺和制革工业提供原料的重要途径,动物农业的发展,靠的就是家养动物优良品种及其遗传资源多样性。为使家养动物独特和具有特殊用途的性状不致消失,家养动物多样性不致枯竭,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家养动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这是政府和人民的职责,也是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际行动。

      三、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家养动物保护目标,在不减少基因与家养动物多样性或不毁坏生态环境系统的方式下,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资源,保证动物农业的持续发展。保护目标包括:挽救家养动物多样性,研究家养动物多样性,合理、持续利用家养动物多样性[3]。 挽救家养动物多样性,即采取措施恢复濒临危机的基因、物种、品种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那些在当前未表现其经济价值,数量少、分布窄的濒危品种,应列为优先挽救之列。研究家养动物多样性,指记载其组成、分布、结构、功能,了解家养动物基因、品种和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探索家养动物多样性持续发展模式。 持续合理地利用,指节俭地、最有效地利用家养动物资源,并使之永不匮乏,确保家养动物用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永恒地为人类服务。

      四、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家养动物多样性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业,对此我们应采取正确、有效地保护策略和方法,少走弯路,避免家养动物资源灭绝的悲剧发生。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制定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法规(或条例),使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法律上的保障。建国45年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曾颁发过一些对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方针”、“政策”、“条例”、“通知”。由于过去管理欠缺,许多政策和方针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选育及开发利用任其自流,优良性状退化,甚至出现品种混杂、消失和灭绝。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家养动物主要物种的种畜禽市场极为混乱。尽管国务院畜牧行政部门制定了一些应急政策,由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某些投机取利者将种畜倒买倒卖,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甚至搞品种“旅行”,使农牧民经济遭受损失。国家已正式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这对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仅靠这个“条例”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扩充,还需要制定《种畜场、保护区及基因库管理条例》、《家畜品种进出口管理条例》、《家畜品种出售管理条例》等。 2. 设立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机构在组织上强化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保证,国家要设立家养动物资源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监督全国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作。国家家养动物品种资源监测中心和各省监测站为其技术依托单位,汇同国务院畜牧行政部门和专家系统实现对全国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全面管理。 3. 家养动物多样性的保护,要贯彻积极的、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原则提倡在动态中保护,尽量使保护与改进结合起来,边保边改,改中有保,既保护了多样性资源,又提高了品种的生产性能,既为未来的发展储存能量,又使品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需要(盛志廉,1995)。 4. 全国记录和监测现存家养动物资源 (1)建立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网络:根据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采用定点形式,对保护区、保种场的家养动物进行动态监测。本世纪内重点建成家养动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制定监测标准。监测内容包括:家养动物种群数量,分布、发展趋势,个体生产成绩、特性,外来种对土著家养动物的威胁;保护区建立后对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效益;地理、海拔对物种和品种特性及消长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沙化,干旱,洪水、雪灾)或市场经济对家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环境污染对家养动物的威胁;保护体系、生态体系和育种体间的关系。 (2) 建立家养动物多样性国家综合信息系统:包括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禽流感事件看家禽育种趋势

  • 下一篇文章:中国家养动物品种资源浅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策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策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低聚木糖与产酶益生素合用对生长猪...
  • ››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不同部...
  • ››芽菜风味狗肉香肠的研制
  • ››对东北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
  • ››浅谈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对兽药地方标准清理工作
  • ››中草药黄芪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免疫组化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 ››论新时期我国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 ››苜蓿高产栽培管理与加工调制
  • ››中国家养动物品种资源浅析
  • ››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