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动物多样性地理信息系统,家养动物资源数据库。 5. 继续深入开展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 (1) 基础研究:品种特性、特异性状及遗传基础研究;品种间关系及品种标准研究;涉危家养动物复苏技术研究。 (2) 保护技术研究:冷冻精液保存技术研究,对象包括猪、禽等;冷冻胚胎保存技术研究,对象包括猪、马等;冷冻卵母细胞保存技术研究,对象包括牛、羊等;特异家养动物染色体及其片段和DNA文库的研究。 (3) 管理技术研究:保护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程序。 (4) 持续利用研究:品种保护与改良协调模式研究;家养动物生态系统建立与评价;独特性状种群的利用。 6. 加强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奖励,提高人类对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家养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要在中、小学课本中增加有关家养动物多样性意义的内容,大学设立家养动物资源学课程。定期举办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监测和管理培训班及定期出版家养动物保护刊物。对濒危家养动物保护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 7. 开展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家养动物多样性是全球的共同财富,一经保护,可使全人类受益。开展国际合作,可以很快提高中国在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水平,尽快使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理论、方法和测试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国家要在资金上对实现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给予优先扶持的政策开展家养动物多样性保护,是长期性的建设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进行的研究项目多,国家每年应该从预算中给予一定的资金安排。国家还要对保护场、保护区在种畜调出价格上,产品销售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 五、结 语 家养动物多样性是动物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家养动物不断适应新的需要而进行改造的原材料库,离开家养动物多样性,家养动物生产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将寸步难行。 参考文献 1. 张知彬:1993生物多样性1(1): 30-34. 2. 马克平:1993生物多样性1(1): 20-22. 3. 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1993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14-15. 4.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编译; 1992生物多样性译丛(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