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临床医学
   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 【字体: 】  
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1 14:13:4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消毒防腐剂的耐药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毒防腐剂与抗生素之间存在的交叉耐药性值得关注。现发现细菌对季胺类和双胍类等消毒防腐剂的耐药性与基因有关。本文对季胺类和重金属等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细菌; 消毒防腐剂; 耐药性; 基因

    ABSTRACT  Antiseptic resistance has aris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the cross resistance between antiseptics and antibiotics is a great problem we focus on. Now it is shown that the bacterial resistant to antiseptics such as quaternaryammonium compounds (QACs) and chlorinereleasing agents (CRAs) has relationship with genes.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a review for the progress on the antiseptic resistance gene such as qac and merA.

    KEY WORDS  Bacteria;  Antiseptics;  Drug resistance;  Gene

    消毒防腐剂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已有几个世纪。从经验性地用铜和银打造的容器来储存饮用水,用醋和蜂蜜清洗伤口,用香料保存鱼和肉,到用碘酒作为伤口消毒剂,在产科中应用含氯水溶液,将苯酚作为伤口敷料以及在外科中作为抗菌剂,和将二价汞离子用作杀芽孢剂,整个消毒防腐剂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20世纪初人类又进一步开发了双胍类(CRAs)和季胺类消毒剂(quaternaryammonium compounds,QACs)。到了20世纪40年代,常用的消毒防腐剂已有酚类化合物、有机汞、双胍类消毒剂、季胺类消毒剂、碘及其复合物、乙醇、甲醛、过氧化氢、银化合物、染料(如吖啶、三苯甲烷)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直到目前,这些消毒剂中的大多数仍在广泛地使用[1]。尽管消毒防腐剂一直在更新换代之中,但是在其广泛的选择压力下,细菌仍然渐渐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又一新的挑战已经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现已发现,细菌对季胺类、双胍类以及重金属等消毒防腐剂的耐药与细菌本身的耐药基因有关。本文对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季胺类消毒剂耐药基因(qac)

    细菌的季胺类消毒剂耐药基因首先从葡萄球菌属中分离得到。因其编码的蛋白介导对季胺类消毒剂耐药,从而命名来源于此。目前该类消毒剂耐药基因有qacA、qacB、qacC、qacG、qacH、qacF、qacJ、qacE和qacEΔ1。

    1.1  qacA/B

    qacA  多重耐药基因qacA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从多重耐药的携带β内酰胺酶和金属离子耐药基因的质粒pSK5中分离得到,随后英国和澳大利亚也在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发现携带qacA基因的pSK1家族质粒和pSA1379质粒的流行[2,3],之后在细菌的染色体上也发现qacA基因的存在[4]。Rouch等[5]研究表明,qacA基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和糖转运体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核酸序列分析表明,qacA基因编码514个氨基酸的多重耐药Mr55017外排蛋白(QacA)。 该蛋白含有14个α螺旋的跨膜片段(transmembrane segments,TMS),属于主要易化子超家族(the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依赖质子泵动力把菌体吸收的药物排到体外,介导对30多种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单价阳离子化合物(如季胺类化合物和染料)和二价阳离子化合物(如联脒和丙脒腙)耐药[6]。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单价和二价阳离子化合物作用在QacA蛋白不同靶位上[7]。另有研究表明,其中第10个α螺旋的跨膜片段是QacA蛋白袋状结构域的酶作用底物完整的结合位点,其中323天冬氨酸残基和319甲硫氨酸残基是二价阳离子化合物的直接结合位点。313甘氨酸残基被认为在底物转运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诱变试验表明,多重耐药QacA蛋白的袋状结构域作用位点极易发生适应和突变[8]。

    现在公认,作为qacA的上游基因qacR所编码的蛋白可抑制qacA转录。该蛋白属于TetR/CamR转录调控家族,是有18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2.8ku的二聚体。TetR/CamR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三螺旋N端DNA结合结构域和反向的C端结构域,这些结构特点能结合特异蛋白形成复合物,而且大多数TetR/CamR家族成员结合由0~15bp的DNA序列编码二聚体调控子。QacR能在qacA启动子区结合一段较长的序列(IR1,包括28bp),其覆盖的范围包括qacA的转录起始位点[9]。QacR与IR1以两个二聚体形式结合,并且QacR可能作为抑制因子与IR1结合形成DNA蛋白复合物,阻止RNA聚合酶启动子复合物往前移动生成RNA,而不是阻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9~11]。QacR蛋白由很多结构不相似的单价和二价亲脂性阳离子化合物诱导产生,这些化合物同时也是QacA外排泵酶的作用底物,如果这些化合物的其中之一结合到QacR蛋白任何一个二聚体上,将导致QacR蛋白由线状到螺旋状转变,最终导致蛋白内部的92和93酪氨酸残基排到蛋白外面,形成药物结合袋状结构域。这些重要的构像变化将导致螺旋α5的一次延伸,并促使螺旋α6在DNA结合区域易位。螺旋α6与螺旋α1的DNA结合区域有很多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它的活动可导致DNA结构域结合的药物亚基发生平移和旋转,分别为9.1和36.7°;游离的药物结合亚基仅发生很小的平移和旋转,分别为3.9和18.3°。这些构像变化的结果是使得DNA识别的螺旋中心距离变大了9,最终导致该结构不再结合到IR1的位点上去,使得qacA基因开始转录[12]。

    qacB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从澳大利亚的一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金葡菌中提到携带qacB基因的质粒pSK156,这是最早分离到的已知编码外排泵蛋白的质粒[8]。此后,80年代时又在金属离子高度耐药的质粒pSK23中也发现存在qacB[13]。基因测序和诱变试验研究表明,与qacA基因相比,两者之间仅仅是7个碱基和第十个跨膜片段323位的氨基酸不同,qacA为天冬氨酸,qacB为丙氨酸,因此不能用PCR和Southern blot的检测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别。这种差异被认为是由于临床上长期应用二价化疗药物而诱导形成的。现在发现,与QacA不同的是,QacB仅对单价阳离子化合物耐药,对少数的二价阳离子化合物呈低度耐药[8]。

    1.2  qacC

    qacC基因又名qacD、ebr或smr,可从金葡菌小质粒和大质粒如2.4kb的pSK89、pSK108和47.8kb的pSK41中分离得到[13];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结合型质粒PNVH99中也发现它的存在[14]。后来从食品中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经核酸测序证明,qacC与smr仅有一个核苷酸的不同。qacC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107个氨基酸,属于原核多重耐药家族,这个家族中还包括大肠埃希菌编码蛋白Ebr和革兰阴性杆菌的整合子编码蛋白QacE。该家族的蛋白均有四个跨膜片段,它们依靠质子泵的动力对季胺类化合物和溴化己啶等消毒剂耐药[15]。Paulsen等进一步研究表明,QacC蛋白四个跨膜部分均为α螺旋,四个部分分别由膜外周质的两个区域和膜内的一个区域分隔开来(图1)。通过定向诱导试验发现,用具有相同侧链的甘氨酸和丙氨酸取代QacC蛋白的保守残基31脯氨酸、59酪氨酸和62色氨酸,能明显地降低对乙啡啶和甲基玫瑰苯胺的耐药水平。以上现象表明,这些氨基酸应该处在酶特异性结合位点的边缘。而且59酪氨酸和62色氨酸的替换几乎能降低对绝大多数消毒剂的耐药水平, 因此59酪氨酸和62色氨酸在酶结合位点起了非

    图1    QacC蛋白模型图常重要的作用[16]。

    1.3  qacG

    qacG基因是1999年从具有2.3kb碱基的质粒pST94中分离得到的。该基因编码的蛋白QacG有107个氨基酸,与Smr、QacE和EmrE的同源性分别是69.2%、45%和41%,属于小的多重耐药家族(the 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 family,SMR),其耐药机制也是依赖质子的外排泵。与Smr蛋白不同的是,QacG蛋白的第33号氨基酸被分散地贯穿于整个蛋白,而Smr蛋白仅处在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 下一篇文章: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及其潜在危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先天性尿道下裂治疗现状
  • ››对腋臭治疗的临床研究
  • ››两药加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
  • ››蓝芩口服液治疗放射性咽喉炎的疗效...
  •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与分子生物学的...
  • ››脑电图在老年人癫痫发作中的应用及...
  • ››运城市艾滋病防治宣传的思考
  • ››创伤救治中容易但不容忽略的若干问...
  • ››如何看待临床应急用血行为
  • ››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