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临床医学
   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 【字体: 】  
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1 14:13:47   点击数:[]    

,而且对其它类抗生素和亲脂或单价阳离子化合物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菲啶溴红、苯扎氯铵和吖啶黄也存在耐药现象。它们的MIC分别是诺氟沙星1.6~79.4μg/ml,诺氟沙星+利血平0.4~6.3μg/ml,吖啶黄6.3~25μg/ml,苯扎氯铵0.8~3.1μg/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4~12.5μg/ml,菲啶溴红6.3~50μg/ml,菲啶溴红+利血平1.6~6.3μg/ml,四苯膦17.7~250μg/ml[30]。Neyfakh的研究表明,NorA和Bmr两者介导的耐药均可以被利血平逆转[31]。

    与norA基因一样,bmr基因存在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染色体中,它所编码的蛋白由12个未知的跨膜区域组成。携带bmr基因的细菌对多种结构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存在耐药现象,如菲啶溴红、罗丹明、四苯膦、博罗霉素、氯霉素、吖啶氮蒽和诺氟沙星。经氨基酸序列测定表明,Bmr蛋白与NorA蛋白有44%的同源性[31]。

    2.2  mdrL和orfA

    mdrL、orfA基因是1999年Huillet等在研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溶细胞素基因hly时发现的。这两个基因存在于转座子Tn917侧翼区,mdrL位于orfA的上游。orfA是mdrL的抑制子,负责编码一个含176个氨基酸的未知蛋白,与枯草芽孢杆菌YfiO蛋白有28%同源性;mdrL负责编码一个含398个氨基酸的未知蛋白,这种蛋白与枯草芽孢杆菌Bmr和Blt蛋白(两者均为多重耐药外排泵家族)有21%~24%同源性。携带mdrL和orfA基因的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头孢噻肟、重金属和吖啶黄等耐药[32,33]。

    国外学者从环境和食品中分离得到97株携带mdrL、orfA基因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它们均对苯扎氯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呈高度耐药。进一步做噬菌体实验发现,细菌并没有对季胺类化合物变得敏感,因此携带mdrL基因细菌的耐药并不是由质粒介导[34]。通过PCR扩增和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发现mdrL和orfA基因与金葡菌的qacA和smr基因的同源性很低[33]。Romanova等研究发现,苯扎氯铵的存在可以使mdrL基因表达增加,且用利血平不能抑制外排泵表达[35]。

    3  消毒防腐剂的其它耐药基因

    3.1  merA

    merA基因编码二价汞离子还原酶,携带该基因的细菌专一性地对汞离子耐药。该基因广泛分布于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体内,可以在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体之间相互转导,并且经常与抗生素耐药基因连锁于同一质粒如pSN254上。Tung等将从健康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革兰阴性细菌用100~200mmol的汞离子溶液反复诱导,然后通过DNADNA杂交和PCR技术检测merA基因的存在,结果表明,在8个革兰阴性菌菌属中检测到merA基因,它们分别是柠檬酸杆菌属、奈瑟菌属、不动杆菌属、埃希杆菌属、肠道细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粘质沙雷菌。经过对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到的1000bp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它们与金葡菌的merA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5%~96%;与枯草芽胞杆菌的merA基因的同源性也高达89%~97%[36]。

    3.2  银离子耐药基因(sil)

    含银的物品被广泛地应用在医学中,如在牙科中用作葡萄糖氧化酶因子(microcidal agents),在烧伤科中磺胺嘧啶银、含银的尼龙纱布常被用作抗菌剂。除此之外,含银的导管或导管表面涂抹银离子常能缓慢释放发挥抗菌活性。1975年McHugh等发现鼠伤寒沙门菌对银产生耐药[37]。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对银离子的耐药是由于鼠伤寒沙门菌产生了与一般外排泵有很大不同的一种外排泵。该耐药决定簇受两个膜信号传感器控制,并由silS和silR两个基因同时共同转录而成,它们负责编码一个位于胞质内的银结合蛋白(SilE)。从表面上看,这种蛋白有两个正向平行外排泵:一个P型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和一个是三层膜的电位依赖性的阳离子多肽和质子反向转运体[38]。

    3.3  二氯苯氧氯酚(Triclosan)耐药基因(fabI)

    二氯苯氧氯酚是漱口药、抗痤疮药物、除臭剂和牙膏中的关键性抗菌成分,常以2%的浓度加于肥皂、霜剂和溶液中用作手和伤口消毒以及手术、注射或静脉穿刺前的皮肤消毒,其抗菌机制是阻断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其抗菌谱广泛,包括金葡菌、耻垢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英国学者发现了对二氯苯氧氯酚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其耐药机制是编码烯醇基载体蛋白的脂肪酸生物合成还原酶的基因(fabI)发生了变异,产生了新的靶点,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22]。

    4  小结

    早在1951年,Lowbury就观察到铜绿假单胞菌对季胺类化合物有耐受现象。20世纪60年代起又发现许多菌株逐渐对季胺盐类和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产生了耐药。1991年,Retyi发现大肠埃希菌对含氯消毒剂具有了耐药性[39];1995年国外学者观察到大肠埃希菌对甲醛耐药,并且认为这种耐药是由耐药基因介导的。这些基因编码产生一种降解甲醛的酶,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40]。近年又相继发现细菌对酚类、醇类和碘类消毒剂产生了耐药性,但大多数耐药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目前认为,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机制有以下几种[22]:①细菌体内消毒剂作用靶位的改变。与抗生素相比,消毒剂通常作用在多个靶位上,因而不易发生靶位的改变。但二氯苯氧氯酚例外,二氯苯氧氯酚是作用在细菌的脂肪酸生物合成还原酶上,如果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将导致细菌对该消毒剂的耐药;②抗渗透能力增强。大多数消毒剂必须在菌体内积聚到一定的浓度才能产生消毒效果,但1999年英国学者发现,经消毒剂作用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发生了改变,或是产生了生物膜,导致渗透性下降;③外排泵的存在。多重耐药泵有着广泛的作用底物,具有外排泵后,细菌可对许多结构不同的消毒剂产生耐药。

    尽管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机制与抗生素相似,但是消毒剂与抗生素之间是否存在交叉耐药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由上面的综述我们可以知道,携带消毒剂耐药基因norA、bmr、mdrL和orfA的细菌同时对抗生素也存在耐药现象,但是携带季胺类消毒剂耐药基因的细菌却未发现与抗生素存在交叉耐药的现象。革兰阴性杆菌中编码外排泵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与消毒剂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如阴垢分枝杆菌的LfrA(MFS)、大肠埃希菌的EmrE(SMR)、MdfA和TehA(MFS)、副溶血性弧菌NorM(MFS)、铜绿假单胞菌的AcrABTolC(RND)、MexABOprM、MexCDOprJ和MexEFOprN[22]。因此消毒剂与抗生素交叉耐药的具体机制值得我们大家探讨。

    人们通常在食品中添加一些消毒防腐剂,以便更安全、更长久地保存食品。季胺类化合物由于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无腐蚀且毒性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地用于食品保鲜和临床环境的防腐消毒。但随着它的使用,许多国家已发现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季胺类化合物耐药,更重要是,在食品业和食品加工业中发现到对季胺类化合物耐药的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因此,为了防止耐药菌的流行,有必要对耐药菌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上结果也提示,对消毒防腐剂的耐药不仅在革兰阳性菌中已经流行,更重要的是在革兰阴性菌中也已经存在了,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Russell A D. Introduction of biocides in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impact on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J]. J Appl Microbiol Symposium Suppl,2002,92(1):121S~135S.

[2] Gillespie M T, May J W, Skurray R A. Plasmidencoded resistance to acriflavine and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J]. FEMS Microbiol Lett,1986,34(1):47~51.

[3] Lyon B R, Skurray 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genetic basis [J]. Microbiol Rev,1987,51(1):88~134.

[4] Paulsen I T,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 下一篇文章: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及其潜在危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先天性尿道下裂治疗现状
  • ››对腋臭治疗的临床研究
  • ››两药加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
  • ››蓝芩口服液治疗放射性咽喉炎的疗效...
  •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与分子生物学的...
  • ››脑电图在老年人癫痫发作中的应用及...
  • ››运城市艾滋病防治宣传的思考
  • ››创伤救治中容易但不容忽略的若干问...
  • ››如何看待临床应急用血行为
  • ››细菌的消毒防腐剂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