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协商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的公民基于权利和理性,在一种由民主宪法规范的权力相互制约的政治共同体,通 过集体与个体的反思、对话、讨论、辩论等过程,形成合法决策的民主体制、治理形式。在一个强调多元、尊重差异和多样化 的时代,在一个即有体制面临重重危机和挑战的时代,协商民主开启了人类探索民主理想的新历程. 关键词:民主;协商民主;公共政策;民主化进程 1 协商民主的内涵及特征 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是一个学术研究拓 展的过程。最初,协商民主被当成一种极受人民主权控制 的政府形式,一种以人民主权原则为基础、以权力分立与相 互制约的体制为架构、以定期选举和政党竞争为动力的代 议民主体制,一种深思熟虑的、审慎的、尊重人民主权的民 主。而当人们将合法性、理性自治与公民参与的政治理想 赋予协商民主之后,协商民主就变成了一种对话、讨论与沟 通,进而更多的学者将协商民主看成是一种赋予决策合法 性的机制,从政治体制、政府形式到治理形式、决策机制等 诸多方面对协商民主进行解释、研究。由此,协商民主就是 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和多数原则的现代民主体制. 根据协商民主的内涵我们可以初步整理出以下特征: 多元性。当今多元文化社会要求政治体制、运作机制 对解决分歧做出明确回应。多元性是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 和前提。“就文化多元主义来说,多样性甚至促进公开利益 理性,并使民主生活生气勃勃。” 合法性。协商过程的政治合法性首先出于参与者的意 愿,其次是基于集体的理性反思. 程序性。协商民主尊重程序,并将程序看作是决策获 得合法性的规范性要求。在这种程序中,参与者都是彼此 平等的,他们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合作. 公开性。“协商过程所提出的各种理由应该能够为所 有参与协商的公民所理解。”在协商民主的理念中,每个人 都有权利知道和评价对自身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或法律. 平等。协商民主需要的平等具体而又相对复杂。参与 协商过程需要机会平等,即平等获得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如 果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协商参与者具有平等的说服权 力. 参与。协商民主鼓励立法和决策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 与公共协商,在参与过程中公开自己的偏好和理由,尊重他 人的意见.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责任。协商过程的参与者在协商的对话过程中,知道 自身的偏好,了解他人的看法,深知促进公共利益的政策建 议来自各方的共识. 理性。除了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和保证协商过程的公 正,协商过程的实质特征应以理性为基础。协商过程发挥 作用的是合理的观点,而不是情绪化的诉求. 2 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 2.1 政治协商制度:实现立法和决策参与以及权力制约的 重要平台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 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基 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 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制,也有别于 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中共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由此可见,政治协商有利于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有 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包容和 吸纳各种利益诉求,以及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2.2 基层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中国的有序政治参与,不管是民主恳谈、议事会、集体 协商制度、旁听制度还是网络参与,这些基层民主治理正在 创造越来越多的参与形式和渠道。普通民众可以充分利用 这些平台参与政治生活与形成过程。在这些多样化的基层 民主形式中,蕴含着平等对话、理性思考、共识形成等各种 协商要素。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形式具有相当的协商民 主特征,在实践中正在成为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形式 第一,在多元参与过程中,鼓励利益表达。第二,通过平等 的对话、沟通和倾听,增强对共同问题的理解。第三,建立 信任关系,形成合理的公共判断,建构共同行动的基础协商 对话。第四,通过对话、协商促进基层民主治理. 2.3 协商建构政治决策的合法性 从协商的角度看待政治决策,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协商 决策的目标、价值与决策过程中参与者的责任。民主协商 再次激发了人类关于共同善的理想、理性界定了对话讨论 和共识的工具及内在价值,以及明确规定了参与者的责任 边界。第一,促进合法决策的协商过程,探讨和对话等都是 围绕公共利益来组织的。第二,公共协商改变、修正并明确 政治过程参与者的各种信仰与偏好,具有工具性和内在性 两方面的价值。第三,作为阐释政治决策合法性的理论,协 商还需要明确参与决策过程讨论的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 这些责任也丰富了协商的概念. 3 协商民主在中国公共政策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 更为复杂,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利益冲突日渐突出。为 提高我国政治体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将公民的参 与公共政策的需求和民主冲动纳入到现行体制框架内进行 有序释放,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我们必须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必须坚持走中国特殊的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协商民主在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民主化进程中是不可替代 的,因此我们必须将其运用好、发展好,深入理解、领悟其作 用. 3.1 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实现党的领导、依法 治国与人们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宪政是以社会主义宪法为前提,以人民当家 作主为核心,以法治为保障,以切实保障人权和实现社会实 质性正义为目的的政治形态。但是,在将社会主义宪政看 成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文明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这样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封建专制传统、特殊的革命传 统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努力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确立人权 在国家宪法中的地位;理顺党政关系,加强执政党自身建 设;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依法行 政,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民主的制度建设。在 即有的制度框架内,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政 治制度. 3.2 有助于制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膨胀,推进法治政府、 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协商民主,作为既强调理性决策又强调公众参与,既强 调多数原则又强调保护少数的民主体制,可以有效地规范 和建构现代的公共行政。因为真正的公共行政需要在讨论 和决策中把公开性、平等性和包容性最大化,所有政策协商 的参与者都有确定问题、争取证据和形成议程的同等机会, 协商过程能够包容各种不同的利益、立场和价值,协商能够 使讨论和决策过程中的社会知识最大化。透明和负责的政 府机制,是民众能够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政府机构,使政府发 挥其应尽的责任,避免其超越责任范围、法律界限. 3.3 有助于拓展利益表达渠道,推动公民个体、社会组织 与政府的对话和交往,增强政策的合法性基础,扩大并促进 公共利益 协商民主追求公正,关注公共利益。参与者在协商与对 话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心理机制而公开赞成一种观点,可以 重塑个人愿望,增强人们对共同体和决策的参与感,并努力 寻找公正的价值追求。协商民主关注公共利益,并不意味着 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忽视。协商民主引入自由而开放的对话, 协商的公共性保证所有发言人都可有效地辩论和商讨,每个 人都期望其他人回应他们。协商民主能够减少或克服有限 理性,提高决策的科学程度。政府通过政治正当化和将决策 置于多种备选方案等手段以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当协商在开 放的公共领域进行时,理性的质量就可能提高. 3.4 有助于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基层民主的深 度与广度 中国是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特别是大部分经济欠 发达的农村地区,人民对政治态度冷淡、民主意识缺失、政 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协商民主,或者说宪 政使民众获得了“自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