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感觉。通过引进各种防范措施, 公民自治有效的制约了少数人企图建立对多数人统治权威 的倾向。协商民主,促进了社会主义宪政的完善与发展,能 够有效地推动公民参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能够 为公民提供途径表达自身的利益,养成民主的习惯与意识. 我国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村民自治与社区自治。在这两种 形式的基层民主实践中,通过民主协商,鼓励公民自觉参与 政治对话、民主选举、政策监督,能够有效地推动基层民主 向纵深发展. 3.5 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社会基础 协商民主能够通过确认公民身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促进和发展公民社会。通过畅通、开放多样的协商路径不 断完善民主制度,一方面,激发民主参与对话和讨论的热 情,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和协商能力,促进协商民主的持续 发展;另一方面,得到民主保障并成熟发育的积极的公民社 会又不断开拓、协商的新领域,创造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在 同国家和各团体之间的博弈与协商中推进宪政民主的发 展。一个民主的公民社会能够支撑起一个民主国家. 3.6 有助于在实践中形成健康民主社会所需要的政治文 化,形成一种宽容、理解、对话、倾听和理性的民主氛围 协商民主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公民精神,构建 民主政治的文化心理基础,从而形成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 民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在实践中,民 主才能够完善自身。协商民主能够形成集体责任感,能够 使人们看到,政治共同体的每个人都是更大社会的一部分, 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有利于促进共同体的繁荣。随着文化 多元化的发展,协商民主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 理解。通过公开的对话、交流和协商,各文化团体之间就会 维持一种深层的相互理解,从而成为建立参与持续性合作 行为所需要的社会信任的基础。协商过程和程序能够包容 存在差异的边缘化少数族群与文化团体,平等、公正地对待 社会的异质性,促进多元化文化国家的政治合理性. 由此可见,在我国公共政策民主化进程的实践中,存在 着丰富的协商民主形式。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发展道路的 选择,必然是尊重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尊重自身国情的发 展;必然是尊重通过多次反复而历史地选择的既有政治制 度,并充分利用既有制度空间,推动创新与变革的发展;必 然是以开发的心态、开阔的视野,了解、认识、学习和借鉴其 他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并使之本土化的发展;必然是 以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意识形态的完善和发展来 推动的发展;必然是一种将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基层民主、 社会民主结合起来,而非单一强调某一方面的要素,是将民 主价值、民主制度、民主机制和程序,以及民主意识、民主精 神有机结合起来,而非片面理解的发展。民主的条件是在 民主的实践中创造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R].北京: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2005. [2]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 版社,2002.[3] [美]罗伯特·达尔主编.民主理论的前言[M].北 京:三联书店,1999. [4]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民主的再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0. [5]俞可平.民主与陀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杨雪冬等.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6. [7] James Bohman.Public Deliberation: Pluralism,Complexity and Democracy[M].London England: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96. [8] Amy Gutman and Dennis Thompson.Why Deliberative? [M].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