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农民的分化和农村先富群体的崛起,农村基层治理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先富能人治村”。“先富能人治村”,尤其是“先富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比例的上升,有利于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对于增强村级组织的活力,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总体上有促进作用,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就必须积极应对“先富能人治村”的新形势,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形式主义 上级党委(主要是县(市)委和乡镇党委)抓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力度,直接关系到村党组织建设的成效,也关系到对“先富能人”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多年来,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推进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往往是被动地等待上级党委的文件,被动地应付甚至回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从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出发,从巩固党组织的合法性基础、增强党组织的代表性功能的高度出发实实在在地抓党的建设,实实在在地为广大村民服务。据一些农村基层党务干部反映,上级党委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忽视,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进而影响到乡镇党委抓村级党组织建设。一些县(市)委和乡镇党委抓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某些“经验”还只是写在纸上,是用来进行宣传或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在一些地方的宣传中,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状况评价过高,这样做既不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巩固党在农村的基础,改善党群关系,也在一部分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或弄虚作假的办法,最终将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危害党的执政基础。 目前不少乡镇党委对上级有关党建工作的要求采取应付的态度,集中表现在对上级有关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文件,没有根据各村的实际,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贯彻落实方案,而是简单地转发,更不要说检查村党组织具体落实的情况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许多乡镇党委不重视抓党建工作;二是不少乡镇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浮夸,很少接触村民和村里的普通党员,对村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县(市)委和有关部门在党建工作上搞形式主义。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切实解决形式主义,有必要实行各级地方党委领导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联系农户和农村普通党员的制度,同时定期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乡村蹲点调查。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户和农村普通党员,才能真实地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时掌握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不同地方的情况提出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要从改进各级地方党委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开始,实实在在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地方党委要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把转变乡镇党委的工作作风作为考察乡镇党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考察乡镇在布置党建工作时是否能根据本地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是否能针对不同村的情况提出党建工作的要求,有没有真正落实这些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工作中必须避免形式主义,深入到村民和普通党员当中听取意见和评价,以他们的满意程度为主要依据,不能停留在听汇报、看数字上面。 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还必须切实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提高村党组织表达民意和综合民意的能力,前提是村干部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乡镇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村干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不解决乡镇干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要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搞好村级党组织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要通过提高乡镇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先富能人”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先富能人”村干部中,不少人社会关系复杂,有的是地方的纳税大户,有的是地方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与上层交往多。这些人担任村干部后,不太服乡镇的管理,成了特殊的“村干部”,增加了乡镇对村的管理难度,这自然会影响到乡镇党委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加上乡镇是典型的“任务重、责任大、权力小”,乡镇也无法管理上面设在乡镇的一些部门。有的“先富能人”村党组织书记通过这些部门影响乡镇的工作,甚至不服从乡镇的管理。而目前不少县(市)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并没有考虑到目前乡镇对村的调控能力有不同程度弱化的情况,还是按照原来的工作思路,即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局限于乡镇和村。这种“先富能人治村”模式本身的缺陷加上多年来形成的党组织一元化的领导方式,容易造成乡镇党委比较关注“先富能人”村干部事情“摆平”的结果,而不太关心“摆平”的过程。由于不少乡镇党委忽视村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使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尤其是“先富能人”村党组织书记,缺乏民主意识,权力过于集中,对许多重要事务习惯于个人说了算。 加强对“先富能人”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推进机制,要通过整合县(市)、乡镇、村三级党组织的力量,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同心协力的工作格局,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健全乡镇党委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党委大多存在职能行政化现象,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情况比较严重。相当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以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为由,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发展上。从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动力不足,成效也比较差,主要是被动地应付上级党建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形成主动搞好党建工作的态势。乡镇党委必须严格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乡镇党委与人大、政府和群众组织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大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力度,县(市)委要加强检查和考核,并逐步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些内容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便于落实和考核。既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又要切实履行“党要管党”的要求。 三、明确县(市)委和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的工作职责 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目前县(市)委和乡镇党委基本上都实现了配备两名副书记的目标,其中一名是政府正职领导。由于中央目前还没有对地方党委专职副书记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而政界和学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又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一些地方在党委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安排上还存在着困惑,需要中央或省级党委尽快作出明确的规定。我们在浙江省一些县(市)调研中发现,换届后的县(市)委专职副书记都承担着党务工作的职责,但同时又要或多或少的负责其他一些工作,如需要协助书记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在目前相当一部分县(市)委书记对党建工作比较忽视的情况下,如果专职副书记分管的事务过多,有可能影响抓党建工作。虽然县(市)委中有分管组织、宣传工作的常委,但在新的模式下,如何协调他们的工作,如何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乡镇党委换届后的工作情况来看,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虽然一些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的主要职责是抓党务工作,但由于同时还要做好其他一些工作,而党务工作在不少人看来是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