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大学生是我国网络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民主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对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网络民主平台等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民主意识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素养、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而且有利于释放社会政治风险,推动我国现实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培养
网络民主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政治民主化的内在要求与网络技术普及融合的结果。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最早提出了“网络民主”一词,将网络与民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肇始了网络时代对民主形式的新探讨。所谓网络民主就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进行政治立场的交流以及政治意愿的表达等来实现民主价值观的一种形式和渠道。它包含网民、网络空间和政治意愿表达等基本要素和电子投票、电子论坛和电子竞选等形式。这种崭新的政治民主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如何顺应党和政府的要求,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民主意识,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解决好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的现状截止去年,我国网民已过四亿,在校大学生已达四千万,这为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民主价值理念的特殊群体,在推动我国网络民主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网络民主作为信息化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发展尚属雏形,发育还不完善。如同所有技术一样,网络民主作为技术的产物也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世界是平的》一书指出,网络民主既有建设性的作用,也有破坏性的作用。 运用得好,可以成为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加速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平台;运用得不好,也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策源地。[1]就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民主意识而言,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一)从积极面看 首先,大学生的网络民主参与意识强烈。大学生历来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网络民主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他们对许多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都进行跟帖与评论,用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形容之真的贴切。其次,大学生的网络民主意识日趋理性。调查显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越来越成熟,政治觉悟越来越高,民主意识日趋理性。他们不再凭一时热情和冲动,更是拒绝任何政治狂热和盲从,而是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来看待我国民主,包括网络民主。具体表现在他们懂得从国情出发来理解我国民主的本质与发展程度,明白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行;在对待西方的民主问题上,大学生也表现出极强的理性,认为既不能一概否定,又不能全盘接受,而是要批判的借鉴;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文明参与网络政治讨论。再次,大学生对我国的网络民主建设充满信心。 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持肯定态度,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效果基本满意,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对于网络民主建设,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们的信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在线与网民交流,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网络民主的春天和美好未来。 (二)从消极面看 首先,少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民主意识比较淡薄。 尽管网络民主有诸多优点,但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政治价值取向的迥异和网络民主自身的局限性,致使一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民主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具体表现在:政治责任感下降。少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对网络民主的作用有限或根本就没作用,加之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化、市场竞争所造成优胜劣汰的现实、高生存成本下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在整体上有所降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心中座右铭。其次,有些大学生对民主概念存在误解,民主素养不高。他们对民主、自由的理解大多处在伪概念阶段,在他们的头脑中,自由就是任意妄为,于是便在网上口无遮拦、肆无忌惮的攻击他人。再次,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中存在非理性因素。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显,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渐渐失去平衡。这种心理在大学生中也有或多或少的存在,其表现就是情绪化。 从最近对各种论坛调查的实际情况看,网络已成为部分大学生发泄心中不满情绪的主要渠道。 二、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主素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民主意识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学会倾听和尊重不同意见,学会保持理性和克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民主素养。在真实的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就是能够容忍别人的意见存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所讲的每一句话,但我要誓死捍卫你有讲那些话的权利。”这就是一种民主素养。[2]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主张发生冲突时,我们要能够容忍,如果没有相当大的容忍气度只有徒发冲突,最终问题也不会因为冲突而解决,反到会加深政治系统的裂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损于民主政治。所以,作为现代公民的大学生,必须懂得自治与自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节制,在主张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别人的自由权利和公众利益。当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在学校里习得的这些民主素养,不仅有利于本人成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决策的民主化大学是一个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殿堂,大学校园就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片圣洁而不许亵渎的地方,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民主的典范。如何树立好典范,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民主意识和管理水平,譬如西北政法大学打造校园网络民主平台的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网络民主平台具有开放性特点,当学校实行校务公开,一切决策都在平台上公开、透明的时候,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这时候的管理就是科学的,领导作出的决策就是民主的。 因为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基本价值取向都是追求公平正义,即使由于所处的位置、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有所不同,在某些问题上看法和要求会有差别,但这并不妨碍在互信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求得和谐。当然,校领导也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及时传达权威信息,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更需要及时表达自己的声音。没有民主的集中就是独裁,但离开集中的民主就是一盘散沙,只有把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群众有民主意识,领导有集中水平,才能实现大学管理的科学化和决策的民主化。 (三)有利于释放和降低社会政治风险大学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我国社会转型期间所有的社会矛盾、问题和差异,在这里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反映。比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干群之间等的差异,在大学生中得以近距离的展现。而这些现实的矛盾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就很容易化解,来自不同背景的大学生都是平等的网民,他们可以在网上尽情地宣泄情绪、自由的发表见解,充分的表达意愿。网络民主意识的培养会使他们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认同,从而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民主的价值观念得以保持和弘扬,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精神纽带。2010年12月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