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天下归仁的理想境界的现实模式。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言行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能够做到克制自己,而使言行都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认为你是仁人。想成为仁人,首要是自己,是由别人吗?”。要以孔子的“仁”的思想为指导在家庭中做好“孝”,要善事父母,承担赡养义务,要尊敬父母和老人,关心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工作及待人方面做到“忠恕”,办事公道,没有偏私,以公平公正、公道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与自己有工作来往的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能以破坏环境为发展的代价。尽管“仁”的境界很难达到,但向着这个境界有所前进,并不是难事,把它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可以实现的。
三小结
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相对简单,公共生活领域狭小,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处于天然的依赖之中,因此孔子“仁”的思想中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反省还不多。
但它提倡的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个人的道德自觉、道德修养及道德教化的社会作用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立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现今我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回归传统文化,重新整理传统思想中的精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批判地继承其中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注入中流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宗贤,谢祥皓.中国儒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林若夫.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国人道主义学说的渊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3]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4]张燕婴,注释.论语·里仁[M].中华书局,2006.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