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的 理想和革命精神振奋起广大人民群众 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使越来越 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这就告 诉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抓好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上的精神 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社会的改造,社 会制度的进步,最终都将表现为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 的社会主义是向着未来共产主义高级 阶段的目标不断前进的,这个进程不 能仅仅依靠物质财富的增长,还必须 依靠人们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和革命 精神的不断发扬。因此,我们必须按 十二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用共产主 义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 切先进分子,并且通过他们去教育和 影响广大群众”。如果忽视在共产主 义思想指导下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这个伟大的任务,人们对社 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人们 的注意力就会仅仅局限于物质文明的 建设,甚至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的追 求;没有了精神文明,我们的现代化 建设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理 想、目标和精神动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抵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 袭,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 路。正因为如此,在南方谈话中,邓 小平同志也不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起抓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 我们:“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 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 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 平同志的话是对第二代领导集体二位 一体文明观的最好诠释.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 代领导集体三位一体的文明观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不断促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 一。”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作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开拓了马克 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文明中的具体形态, 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三位一体文明观的正式形成.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 导集体对政治文明的认识有一个由浅 入深的过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 曾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的整体。”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1998 年,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 年的大会上,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作了系统总结, 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我国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作了 阐述。2001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 议上,江泽民同志特别指出“法治属 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第一次 明确地使用了“政治文明”这一范畴, 强调了其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至此,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位一体的文明 观初现端倪。随后,在纪念中国共产 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 民又一次提出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进一步为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新世纪的发 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和重要途径。2002 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 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江泽民更鲜明地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 把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 列,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目标。同年7月,在考察中科院时又 进一步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此时,第 三代领导集体三位一体的文明观基本 成形. 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如果说实现“富强” 的目标要靠物质文明建设,实现“文明” 的目标要靠精神文明建设,那么,要 实现“民主”的目标则要靠政治文明 建设。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中,所 构成的社会结构都是一定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统一体,相应的,人类文 明的结构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统一体。物质文明为精神 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精神 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方向 指导和动力支持,政治文明为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只有三 种文明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类改 造自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社会所 取得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社会才能 不断进步。虽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没有明确表明自己三位一体的文明观, 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 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对政治文明所予以的高度重视,就是 第三代领导集体三位一体文明观的最 朴实写照.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 一代领导集体四位一体的文明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 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 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 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 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并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 告。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新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 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文明观的新 内涵。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人与自然和谐 在内的四位一体。生态文明的提出,实 际上使过去的三个文明发展为四个文 明,即在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基础 上,增加了生态文明,形成了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 一体的文明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由此 而建立起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一直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 导集体追求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指 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 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在此基础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 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 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 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 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人类社会不 断进步的趋势不可逆转,社会的文明 建设也应同步跟进。胡锦涛指出,我 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 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 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 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 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 永续发展”。这正是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 标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 位一体,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