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李季以译事繁忙为由而辞去。于是,陈独秀投其所好,承诺筹建编译局,拟聘李季为驻英编译,以圆其英伦留学梦。每月译书2万字,即可得薪水200元。怀着留学英伦的热望,李季离粤返家,此时已是1921年5月初。为多些资费以作安家和留学之用,李季更将主要精力投注于翻译,就是回乡也不废译事。1921年6月2日,在乡探亲的李季接到陈独秀5月21日的来信,写信告之胡适:“说粤编译局因经济困难,已成画饼;他自己也想于八月间同吴稚晖先生一阵赴欧洲。”[13]看来要出国还得靠自力,于是,李季拜托胡适为译稿寻找出路,以筹集出国费用。
事实上,居粤期间,李季已作两手准备,与胡适(书中的F先生)就译稿出路问题有所联系。编译局筹建无望,连陈独秀也鼓动李季“将译稿交F先生卖给某书馆”[14]。因此,李季启动“紧急预案”,写信给胡适,提出要将原交陈独秀的译稿(据李季统计,“共二十六万零四百余字”)及英文原本一概转寄给胡适;又要将探亲期间完成翻译的Marx《价值价格及利润》译稿(据其统计,“共三万四千六百字”),也寄给胡适。“两稿合计,共有二十九万五千字”,拜托胡适转交陶孟和,以每千字4元的价格结算。李季打算于7月下旬返粤,到商务印书馆领取此款,以为出洋留学的资费。同时,李季更加抓紧翻译,新译之书为Charles%H.Vail的Principlesof Scientific Socialism(《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原理》)。李季一心想着在赴欧前完成,这样可多些川资。
事态发展迅速,吴稚晖为李季办理赴法护照,促其8月半到沪赴法。前托陈独秀转寄译稿事似乎未成,李季在7月11日写给胡适的信中叹道:“我那一大部(二十六万字)译稿既仍在广东,还有一小部译稿(共十五万字)又放在家中。”只得央求胡适“特别替我帮忙”,设法让商务印书馆先行预支44万字译稿的稿酬,“即不能全付,万望先付一千元”,且信誓旦旦:“你知道我向来是不骗人的,决不至有得了钱不交稿之事。”据其开列的译稿名目来看,有以下几种:Laidler(美国,列德莱)的Socialism in thoughtand action(《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26万字;Marx(德国,马克思)的Value,Price%and%profit(《价值价格及利润》),3.46万字;Vail(美国,威尔)的Principles%of%Scientific%Socialism(《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原理》),11.92万字;Lichknecht(德国,里普奈西)的No%Compromise(《不要调和》),此书已译一半,五六日内可告竣,共3万余字。
另据李季日后的回忆,他回家探亲“仍利用闲暇,拼命译书,在家两月余,共译就二十万字,计小书三本,连同在广州所译之书,共有五十万字(大小两本)”[15]。从其7月11日写给胡适的信中,不难确定李季在湘译成的3本小书:马克思《价值价格及利润》、威尔《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原理》、里普奈西《不要调和》。在粤译出的两本书,一为列德莱《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应无问题;至于另一本,则有待李季的自我披露。1921年8月13日,李季乘海轮离沪,开启了留学之旅。据其在赴欧途中与蔡元培的通信,李季在此上半年“发奋译书,计共译出名著五种”,约50万字,其五为“俄国托尔斯泰‘现代的奴隶制’”[16]。这本新冒出来的托尔斯泰译稿,应当就是李季在粤期间翻译的另一本书。
四、李季在创党时期的翻译活动要录赴欧一年半后,在写给蔡元培、胡适二人的书信中,李季涉笔在国内从事翻译的经历:“生在国内时,前后不及一年,曾译书八部,共八十万字。”[17]译书由五而八,似应加上《社会主义史》、《到自由之路》以及《工团主义》。这样的话,其翻译时间跨度在两三年。但就翻译实际用时而言,的确“不及一年”。
据现在掌握的史料,可将李季那两年的译书情况大体清理如下:对于上列表格,需稍加说明的是,李季寄《社会主义史》译稿给新青年社的具体时间并无史料依据,但揆以常理,蔡元培作序当在获知译稿行将出版之后,而李季离开高等补习学校后写信给胡适流露出的沮丧心情,应表明他当时还没得到出版的喜讯,译稿可能还砸在手中。又,李季着手翻译列德莱《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的起始时间暂无史料依据,但因此书系陈独秀荐译,内容又与《社会主义史》相接,起译时间当紧接《工团主义》之后。
参考文献:
[1][8][9][10][11][13][16][17]耿云志.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28)[C].合肥:黄山书社,1994.96.53.53-55.60.61.62.95.82.
[2][7]李季.社会主义史·自序[A].李季译.社会主义史[M].
上海:新青年社,1920.1.2.
[3][4][5][6][12][14][15]李季.我的生平[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2.203.209.205.208-210.235-236.253.25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