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思考      ★★★ 【字体: 】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27:48   点击数:[]    

书馆,1982,13-14页。)


  李强,《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2期,第13~24页。


  这种公共产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国家为所属地区提供统一的行政与法律制度,维护国家内部的秩序以及对外的安全。第二,现代国家为所属地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诸如全民教育、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第三,现代国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理或调节经济。参阅Paul Hirst & Grahame Thompson, 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6,p.174.


  卢梭的理论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国际公共管理主体的民主选择机制问题。卢梭对民主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其学说中包含的合法性(legitimacy)观念。他以一个道德哲学家的身份试图对权力的来源进行审视,并确立评价权力的标准。卢梭提出并力图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应该服从某种政治权力?或者换一句话说,在什么情况下我必须服从政治权力,在什么情况下我不必服从这种权力?


  按照卢梭的理论,权力的服从应当遵循自己的良心与决定,即只应服从我自己的良心,自己的决定。任何他人强加的决定只能是一种奴役。这种理论有些理想主义的特征。


  李强:《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2期,第13~24页。


  David Held &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 Jonathan Perraton,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p.53.


  1928年的《非战公约》第一次在国际法中废止武力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更加明确地规定成员国之间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Hideaki Shinoda, Re-examining Sovereignty: From Classical Theory to the Global Age, London: acmillan Press, 2000,p.115.


  早期的大国主宰下的国际治理具有下述特征:一是存在强烈的不平等意识和行动,国与国之间缺乏尊重与协商,因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结果。二是以军事合作为主导,在政治上表现出强烈的强权色彩。三是国际共同治理的范围和深度都有限,很难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国际共同行动。


  1968年7月1日,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核大国订立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了缔约国承诺防止核扩散,促进核能的和平使用,推进核裁军,建立无核区,非核武器国家应当接受国际原子能署的监督与检查等内容,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


  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主要有:甲、所谓“无边界经济”,亦即资本的流动无视边界的阻隔,从而冲淡了传统的领土主权,以领土主权为屏障维护单方面的经济利益已越来越困难;乙、互联网的发展使国家行使主权的能力受到制约,国家已不能以绝对的权威控制信息的传播,干预国际间的交流;丙、由于互相依赖关系的不断加强,许多共同的问题的处理,如环境、疾病、恐怖活动等等,已不只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不能由单个国家来承担,需要加大国际的权威;丁、一国领土内的动乱往往影响到临近国家,因而一国政府同人民的关系如何,能否维持法律和秩序,已不能只视为一国的内政,不容别国干涉。参阅 陈鲁直,全球化与主权国家的国际体制,战略与管理,2000第5期,第27-35页。


  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民主怎样才是可行的?”贝克、哈贝马斯等著,《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2页。


  陈鲁直:《全球化与主权国家的国际体制》,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第27-35页。


  请参阅 李强在《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一文中对此的分析,载《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2期,第13-24页。


  (英)克劳斯·道兹:《世界政治全球化》( 张万民/王成至 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0期,第31-35页。


  参阅 赵鲁杰、何仁学 、沈方吾 :《美国全球霸权与中国命运》,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17页。


  梁图强:《全球化需要新秩序》,经济日报,1999年月4月20日,第4版


  详细分析请参阅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民主怎样才是可行的?》一文,[德] ]乌·贝克 哈贝马斯/等著 (王学东 柴方国/等译),《全球化与政治》一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庸:作为普世伦理的考量

  • 下一篇文章:新制度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复归或更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和...
  •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版图告急
  • ››全球化背景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 ››全球化背景下移民传媒的文化建构作...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