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会计审计审计
   ERP应用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 【字体: 】  
ERP应用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6 20:13:0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王风华,山东工商学院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ERP正悄然成为一种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模式。根据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对ERP系统中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方式的不同,ERP的应用模式通常分为三种,即:财务应用模式、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和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在不同的ERP应用模式下,ERP系统对经济业务处理的程序、侧重点与自动化程度是不同的。因此,ERP应用模式的差异不仅会对企业的会计流程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流程。本文在对不同ERP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差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ERP应用模式下计算机审计的业务流程。
    一、不同ERP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分析
    1.财务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分析。财务应用模式是对ERP系统中资源利用最少也最简单的一种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只需启用ERP系统中的账务处理模块、会计报表模块及财务分析模块。企业发生经济业务时,制单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账务处理模块中填制记账凭证,然后,由审核人员对该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由记账人员进行记账。最后,账务处理模块自动将该经济业务的数据传递到会计报表模块,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报表。
    由此可见,在财务应用模式下,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其对应的记账凭证都需要通过手工填制来完成,记账凭证是实现会计数据人机结合的唯一接口。因此,在该应用模式下ERP系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非常简单,主要是自动记账而已,无法实现与企业业务数据的对接。该应用模式使得企业的财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尤其是所有的记账凭证都需要手工编制来完成,这不仅弱化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信息传递与共享,而且由于财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编制记账凭证上,导致财务的控制职能、分析职能和决策职能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
    2.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分析。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是在财务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企业往来业务、工资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在该应用模式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企业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首先在ERP系统相应的功能模块中填制该业务对应的原始单据,然后对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由计算机根据ERP系统内预置的凭证模板,自动生成每一笔业务对应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再由账务处理模块对这些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和记账处理。最后,由账务处理模块集中将所有财务数据传递到会计报表模块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
    由此可见,在该应用模式下,企业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往往要涉及不同的子系统,企业实现了ERP系统内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同时,利用应收款管理模块和应付款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对企业的资金流进行统一的核算与管理。但该应用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分析。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是指企业全面利用ERP系统内的功能模块,将企业的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集成化管理。在该应用模式下,只要ERP系统中业务信息转换成财务信息的规则制定正确,系统就能实时、高效地生成财务信息,业务部门经济业务发生的同时系统自动更新财务信息,实现了ERP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的实时传递与共享。
    在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企业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在销售管理模块或采购管理模块中填制发货单、销售发票或采购订单、采购发票;在库存管理模块中对自动生成的销售出库单或采购入库单进行审核;在存货管理模块中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并生成记账凭证,实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在应收款管理模块或应付款管理模块中,对销售发票或采购发票进行制单,并将系统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实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然后,到账务处理模块中对其他业务模块传递过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和记账;最后,由账务处理模块集中将所有的财务数据传递到会计报表模块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
    由此可见,在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下,ERP系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以业务为中心,以原始单据为载体的,记账凭证是根据业务模块的原始单据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企业既实现了财务系统的数据随业务系统的数据变动而实时变动,也同时实现了财务系统对业务系统的实时监控。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处理。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内部流程的运作效率,而且消除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孤岛现象。
    二,不同ERP应用模式下计算机审计流程分析
    根据对不同ERP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同ERP应用模式下,企业对经济业务处理的程序是不同的。与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相对应的审计流程,在ERP环境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ERP应用模式下,审计人员执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与重点也不同。
    1.财务应用模式下计算机审计流程分析。根据对财务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财务应用模式下,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与ERP系统的对接的,系统对原始单据的管理除作为记账凭证的一个附件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控制。
    因此,在财务应用模式下,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实质性测试的目标应该放在数据源头的控制上,即审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的记账凭证是否合法、准确。由于在财务应用模式下,只要会计人员录入记账凭证,系统会根据记账凭证进行自动记账,生成总账和明细账,同时根据记账的结果,自动生成会计报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计算机根据系统内的程序指令自动完成的。因此,在这种应用模式下,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不再是具体的账务处理过程,而是录入系统的原始数据,要确保数据在输入环节不发生错误。而在财务应用模式下,数据输入的唯一环节就是记账凭证,因此审计人员审计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审查录入系统内的记账凭证是否有误以及其对应的原始凭证是否正确、合法。
    2.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下计算机审计流程分析。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下,企业加强了对工资、固定资产和应收款、应付款的核算与管理,同时实现了根据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部分目标。在该应用模式下,当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时,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首先在其对应的业务模块中填制原始单据,然后由系统根据审核

无误的原始单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传递到总账子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由此可见,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下,数据进入ERP系统的源头主要是原始单据,而不再是财务应用模式下的记账凭证。
    因此,在该应用模式下,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不再是记账凭证,而是经济业务对应的原始单据。只要原始单据经过审核无误,那么根据原始单据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也不会有错误。所以,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应该是应收款管理子系统、应付款管理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中的原始单据,同时对部分手工录入的记账凭证进行测试。
    由于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实现对企业所有经济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在该应用模式下,ERP系统只能实现对企业资金流的自动化管理,而不能实现对企业物流自动化管理,对物流业务中涉及的记账凭证,还是需要会计人员手工录入的。因此,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模式下,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执行不同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在对涉及工资、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的业务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应该是对各子系统中业务对应的原始单据进行审计;而在对涉及物流的业务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应该是审查手工录入的记账凭证是否合法、准确。
    3.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下计算机审计流程分析。在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下,ERP系统的财务数据主要是集成财务数据,集成财务数据来源于业务子系统、生产制造子系统和供应链子系统,该数据是由各个子系统自动生成并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的。由于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实现了对企业资金流与物流的全部自动化核算与管理,因此,在该应用模式下,系统对所有经济业务的处理都是以原始单据为中心的,财务系统根据业务子系统、生产制造子系统和供应链子系统中原始单据的变动而实时变动,而记账凭证仅仅是系统根据原始单据自动生成的一个“产成品”。
    因此,在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下,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的重点目标不再是账务处理子系统,而是集成财务数据的来源系统——业务子系统、生产制造子系统与供应链子系统。相应的,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也不再是集成的财务数据,而是各个子系统中经济业务对应的原始单据。只要系统内的原始单据准确无误,那么由ERP系统内置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也不会有错误,这样就从数据的源头上控制了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发生。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财务业务供应链集成应用模式也不能实现高度的数据集成。在该应用模式下,ERP系统内也会存在少量的非集成财务数据,即需要财务人员根据纸质原始凭证手工录入记账凭证的财务数据。对于这部分非集成财务数据,审计人员应该采用财务应用模式下的审计方法,将实质性测试的重点放在审查非集成财务数据对应的记账凭证上,审查这类记账凭证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原始数据在采集与录入环节的准确性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自动审计”在新农合基金审计中发展路径

  • 下一篇文章:运用AO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审计的方法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ERP应用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的问题和策略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ERP应用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的问题和策略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
  • ››契约规制下政府审计“屡审屡犯”问...
  •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投资与审...
  •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构建的思考 柏广军...
  • ››如何提高统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王友明...
  • ››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环境审计初...
  • ››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
  • ››医院审计风险及对策研究 孙杰慧
  • ››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
  • ››新审计准则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影...
  • ››ERP应用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流程的问题...
  • ››ERP应用风险与内部控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