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之别,但同属于一个经济实体,其利益分享应一视同仁,不应过分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 在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的情况下,母公司股东在子公司中所享有的投资收益,以及子公司少数股东在母公司中所享有的投资收益均按权益法核算。由于母、子公司的净利润均由其自身争利润和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而投资收益中又包括共同损益,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处理共同损益,以求得少数股东损益及归属于母公司没东的净利润。 根据例1的资料,按照交互分配法的思路,20×1年母、子公司的净利润需采用联立方程的方式计算得出。令:合并基础下的P公司净利润(包括共同损益);。根据交互分配的这一结果可得: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即甲股东)的净利润=持股比例90%×合并基础下的P公司净利润(万元); 表1 合并工作底稿(库藏股法) 单位:万元
[align='center'] [/align]
注:“留存收益——期末”944.8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78.8万+“留存收益——期初”420万—“利润分配——现金股利”54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2702.8万=“股本”2000万—“库藏股”242万+“留存收益”944.8万。 少数股东(即乙股东)损益=持股比例20%×合并基础下的A公司净利润(万元)。 验证关系式如下:合并净利润=母公司自身净利润500+子公司自身净利润10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67.39+少数股东损益32.61=600(万元)。 (二)交互分配法的会计处理 采用交互分配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首先应根据交互分配的结果重新计算权益法下投资收益,并依此调整母、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其次,在抵销集团内部股权投资交易时,对于子公司所持有的母公司股份视为推定赎回,抵销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同时,子公司自母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视为内部股利,与子公司的投资收益相互抵销。 根据例2的资料,20×1年合并报表采用交互分配法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 根据合并基础净利润,重新计算权益法下投资收益。P公司对A公司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合并基础下的P公司净利润630.43-P公司自身净利润500=130.43(万元),而P公司个别报表中投资收益为16万元,需调增114.43万元,同时,以前年度(即20×0年)权益法与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差额80万元(120-40)需调增期初留存收益。同理,A公司对P公司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合并基础下的A公司净利润163.04-A公司自身净利润100=63.04(万元),而A公司个别报表中投资收益为6万元,需调增57.04万元。 ①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A 194.43 贷:留存收益——期初(120-40) 80 投资收益——A(130.43-16) 114.43 调整后,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中:“投资收益——-A”为130.43万元(16+114.43);“长期股权投资——A”为1444.43万元(1250+194.43);“留存收益——期末”为990.43万元(796+194.43)。 ②调整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P 57.04 贷:投资收益——P(63.04-6) 57.04 调整后,在子公司个别报表中:“投资收益———P”为63.04万元(6+57.04);“长期股权投资—P”为299.04万元(242+57.04);“留存收益——期末”为743.04万元(686+57.04)。 2.集团内部股权投资交易的抵销 ①抵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股东权益,确认少数股东权益。 借:股本 1000 留存收益——期末(686+57.04) 743.04 商誉(1444.43-80%×1743.04)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A(1250+194.43) 1444.43 少数股东权益(20%×1743.04) 348.61 ②抵销母公司投资收益和子公司利润分配,确认少数股东损益。 借:投资收益——A(16+114.43) 130.43 少数股东损益(20%×163.04) 32.61 留存收益——期初 600 贷:利润分配——现金股利 20 留存收益——期末 743.04 ③抵销子公司投资收益及母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股权投资还原至初始投资成本。 借:投资收益——P(6+57.04)63.04 贷:利润分配——现金股利(10%×6) 6 长期股权投资——P 57.04 ④将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视为推定赎回,抵销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及母公司股东权益。 借:股本(10%×2000) 200
[align='center'] [/align]
留存收益——期初(242-200) 42 贷:长期股权投资——P 242 3.将调整及抵销分录过入合并工作底稿(见表2),试算平衡并编制合并报表 从合并报表的最终结果看,在交互分配法下,少数股东权益348.61万元即为少数股东按照持股比例所应享有的调整后子公司股东权益[20%x(1686+57.04)],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2691.39万元则为调整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股东权益2990.43万元(2796+194.43)扣除推定赎回299.04万元(242+57.04)后的差额,少数股东权益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合计数为3040万元。 三、库藏股法与交互分配法的政策建议 从上述会计处理不难看出,无论是库藏股法还是交互分配法,少数股东损益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之和是相等的,同时,少数股东权益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之和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站在整个企业集团角度,全部净利润和全体股东的权益如同一个大的“蛋糕”,其金额是一定的,而库藏股法和交互分配法只是分割蛋糕的两种不同方法而已。那么,这两种方法应如何作出选择呢? 表2 合并工作底稿(交互分配法) 单位:万元 注:“留存收益——期末”89139万=“归属于母公司股净利润”56739万+“留存收益——期初”378万-“利润分配——现金股利”54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2691.39万=“股本”1800万+“留存收益”891.39万。 笔者认为,总体而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合并报表理论是以实体理论为主(如少数股东损益及少数股东权益的报表列示)、母公司理论为辅(如合并商誉及每股收益的计算)。就母公司理论下的库藏股法而言,尽管母公司能够对子公司实施“控制”,但是,将本应由少数股东享有的损益和权益划归为母公司股东(实质为控股股东),可能会高估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财务指标,从而在报表层面提升管理者的业绩,误导投资者。同时,库藏股法只能解决母子公司之间交叉持股问题,如果是子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由于子公司并未持有母公司股份,库藏股法就失去了应用的基础,而交互分配法的应用则并不存在任何障碍。交互分配法虽然在具体计算方面较库藏股法烦琐,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拒用该方法的理由。更为关键的是,交互分配法能够消除各种复杂控股关系下成员公司之间的损益和权益的交叉影响,厘清集团各方主体的利益边界,因此,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考虑,交互分配法才是我国准则的目标选择
[align='center'] [/align]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