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二六为学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 ;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 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 哉!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②吾材之[庸]:()③吾资之聪,[倍]人也:()④卒人[鲁]也传之:() 2.翻译"圣人之道,卒人鲁也传之。" 3.文段中哪一个句子是本文的论点? 答: 4.第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方法? 答: 文段二 蜀之鄙 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 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 ,贫者自南海还 ,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 西蜀之去 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增能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子何[恃]而往":()③西蜀之[去]南海:()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写出下列"之"的用法。 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人之为学:()③蜀之鄙有二僧:()④吾欲之南海:()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文段结尾写"富者有惭色",为什么? 答:_ 9.文章举贫富二僧去南海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_ 10.文章以反问句作结,起什么作用? 答:_ 二七木兰诗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女何所[忆]:()②愿为[市]鞍马:()③[旦]辞爷娘去:()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3.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_____ 4.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_____ 5.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6.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答:_ 文段二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 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 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7.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 出[郭]相扶将:()②对镜[帖]花黄:(〕③双兔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8.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答: 10.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11.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12.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 二八卖油翁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 ,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 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 曰:"尔安 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 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 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但]微颔之:() ③因曰:"……":() ④康肃笑而[遣]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课文主要写哪两个场面表演? 答: 4.课文中哪两个字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答:_ 5.本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 答: 6.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写法? 答:-- 二九宋定伯捉鬼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 ?"定伯诳 之,言:"我亦鬼。" 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 。"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 ,可共递相担 ,何如?" 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 太重,将 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 声音。定伯自渡,漕漕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宋定伯年[少]时() ②共[递]相担() ③定伯[因]复担鬼() ④[将]非鬼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是"的意义。 ①我是鬼。() ③如是再三。()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二段的段意。 ①_ ③_. 4.文中哪一句写出宋定伯探出鬼的弱点? 答:_ 5.翻译下面句子。 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文段二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6.解释下列句子中"著"的意义。 ①定伯便担鬼著肩上。() ②径至宛市中下著地。() 7.宋定伯在制服了鬼之后,为什么要对鬼"唾之"? 答: 8.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什么特点? 答: 9.作者刻画宋定伯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 10.作者写《宋定伯捉鬼》有什么用意? 答: 三0诗词五首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望岳杜甫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大海怎样的气势? 答:__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诗? 答:_ 3.《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思是:____ 4.《次北固山下》中"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什么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 5.《望岳》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 6.《望岳》哪两个句子是名句?写出这两句诗的大意。 答:___。 7.《望岳》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文段二 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8.《如梦令》"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 答:___ 9.《如梦令》表现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 10.《西江月》"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句中的"惊"和"呜"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答:______ 11.《西江月》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 阅读迁移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活着对人有用才能快活 【阅读提示」 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幸福的源泉是什么?这篇文章以一个老妇人的故事具体生动地作了解答。 阅读这篇文章,要抓住两点:一是标题、开头、结尾的揭示,一是老妇人两次去墓地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及其原因。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都知道,只是常常忘了--这才真有点奇怪。 这是一个宁墓人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故事。 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 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 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 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宁墓人的小屋,说: "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 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愿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叫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无人闻,无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了一会儿,默默祷告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 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让她受不了的。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 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病好了,医生不明白是怎 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 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 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1.这篇文章的标题起什么作用? 答: 2.第一段中"小活的真谛'今义是什么? 答: 3.亚当夫人第一次亲自去墓地献花目的是:_____ 4."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的原因是:_____ 5.老妇人前后两次去墓地,精神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答: 6.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主要运用什么方法? 答:_ 7.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答:_
答案:
第六单元
二六为学 1.①做。②平庸。③超过。④反应迟钝,不聪明。 2.孔子的学说,最终是由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3.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4.设问、对比。5.①边境。③凭借,倚仗。③距离。④反而,难道。氏①代词,它,指天下事。②打破土谓结构,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③结构助词,的。④动词,往,到。7.①富和尚说:"我几年以来,想要租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直到现在还没有去成。 你凭什么能去!"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8.因为穷和尚从南海归来的事实驳斥了富和尚主观、唯条件的论调,使他感到惭愧。9.作为事例论据,论证中心论点。10.用反问句起激励作用。 二七木兰诗 1.①思念。②买。③早晨。④只。2.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3.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4.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5.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6.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诓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7.①外城。②同"贴"。③跑。④怎能。8.Ag.天子"策勋十H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0.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11.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丘.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八卖油翁 1.①夸耀。②只。③于是。④打发。2.①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着,好久没有走开。②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3.主要写的是射箭表演和沥油表演。4."手熟"。"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永安敢轻吾射!"5."谁手熟耳"。说明:熟能生巧,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6.寓理于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写,很自然地使人从中悟出道理来。 二九宋定伯提鬼 回①年青。②交替。③于是。④也许、或者。2.①是即是。②是即此。3.①宋定伯遇鬼、装鬼、与鬼同行。 ③写来定伯途中骗鬼的情况。4.宋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谁不喜人唾。"5定伯说:"我是新死的,不熟悉渡水的缘故,切莫奇怪。"6.①附着,加在。②接触。 7.因为"恐其有变。"8.带有喜剧意味,惹人发笑。鬼被执而不得脱,无奈而变羊,变后又受唾,结果只能送上屠场,任人宰割。9.宋定伯胆大、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10.作者写出人能胜鬼的故事,寄寓着人能胜邪恶的思想。 三O诗词五首 1.渲染大海那苍茫动荡的气势。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春天江潮上涨,江水与岸平了,水面与地面连成一片,所以江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江船扬帆飞驶。 4.写了旭日东升,春天到来的美景,抒发作者旅人仍不得归家的乡思。5.设问、对偶。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爱泰山,定要登上它的高峰,看看其他的山,该是多么渺小啊!7.抒发诗人远大和崇高的理想和气魄。8.因为在"沉醉"之中,头脑不清醒,所以小船才走错了路。9.表现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怀。10."惊"和"鸣"不是分别专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和"蝉","惊"和"鸣"。 11.描写江南山村夏天月夜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表达词人愉快的心境。 阅读迁移文段·活着对人有用才能快活 1.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2.活着对别人有用才快活。3.因为医生说她活不了几个礼拜了,她想最后看~眼死去的儿子。 4."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5.第一次去墓地时"病得走不动","眼神已经哀伤得毫无光彩",医生说她"活不了几个礼拜了"。第二次去墓地时,是自己开车的,"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病已经好了。原因是守墓人的启迪使她对死去的儿子的关注转移到对病人、孤儿的关注上,使她感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6.对话描写。7.与开头呼应,点明中心。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