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阅读指导 → 杂文收录 |
|
|||||
趣教古诗文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36:46 点击数:[] ![]() |
|||||
趣教古诗文 吴中区渡村中学 张霞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古诗文的比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古诗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活板》时,首先一连问了学生五个“他是谁”:①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它烧饭点灯了。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石油”一词就是他首先使用的。他是谁?②世界上关于如何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也是他记录的。他是谁?③世界上有关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也是他记录,这比欧洲人要早400年。他是谁?④他制定的《十二气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还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纳。他是谁?⑤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誉他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他是谁?五个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到底的兴趣 ,并萌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深入了解的欲望。此时趁机引入课文,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 二、背景激趣 三、诵读激趣。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诵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具有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在诵读中及时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四、想象激趣。 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课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想象力。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可以指导学生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也可以续写或改写古诗文,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想象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以及桃花源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陶渊明所创造的理想社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桃花源存在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 五、活动激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古诗文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把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如教学《晏子使楚》,可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学《愚公移山》,可针对愚公愚不愚开辩论会。教学《于园》,可以让学生学做导游,介绍于园。此外,还可以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古诗文名句积累比赛,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六、多媒体激趣 古文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喜欢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诵就大呼小叫。如果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减轻学生背诵之苦。实验心理家特瑞赤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已听到内容的20%,自已看到内容的30%,自已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证明,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如我教《陋室铭》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七、质疑激趣。 “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诗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从认识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层面上考虑。就一篇古诗文而言,可指导学生从字词、句式、结构、主旨、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疑、质疑。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八、绘画激趣。 在教学时,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与“画”结合起来,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用笔画下来,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如教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先请学生拿出白纸、铅笔,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一幅画,再请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看法。然后我就向学生展示了画家石涛的一幅同样表现该诗意境的画。通过比较,学生们更深刻地体味了石涛在这幅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景中情”也更体会了李白对友人的真挚怀念。 九、音乐激趣 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就像两朵姊妹花,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古诗时伴以优美的歌曲也不失为调动兴趣的好办法。如教苏轼《水调歌头》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教李煜《相见欢》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月如钩》。教《人琴俱亡》播放古琴曲《平沙落雁》。教《送元二使安西》播放《渭城曲》。 十、生活激趣 十二、教态激趣。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语言等都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试想,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学生能兴致勃勃吗?上课时要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的精神,满怀信心,即使再累,也要振作精神。讲课时语言要富于变化,并伴随一些手势、表情。朗读时语调抑郁顿挫,语速适度调节,感情真挚等都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还有待于在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要想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古诗文的兴趣,进行古诗文教学,还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 一般而言,传统观念的老师讲述一篇文言文的程序不外乎是:在课前先引动机,之后释生难字词,继而简介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随即便逐字、逐句、逐段地详细解释并翻译本文,稍作喘息后再提纲挈领地指出段意,作品赏析等,最后作一结论结束该课,课后再予以测验。本身就难学的古诗文,再用如此单调、枯燥的教法去教,无疑让古诗文的学习难上加难。因而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实施创新的教法,以兴趣使“难者亦易矣”。 教师要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七至九年级古诗文阅读提出的具体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评价的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整体阅读,不要讲求字字落实,更不要在虚词上纠缠。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因此, 教师要以课文为媒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宝殿,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竞争激趣。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举措。我在古诗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在班中诵读赛,竞争参赛资格。班中还举行,给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得分。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料。同学们各显神通,有一种在知识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他们在竞争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参与积极状态和兴趣程度。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板书激趣。板书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诵读。因此板书的原则必须忠于文本,突出重点,易于背诵。如苏轼《江城子》可设计如下板书: 根据不同诗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可树状、网状、表格、图画等。如果是比较、总结性质的可用表格,语文知识结构可用树状。如教第五册第25课《诗词五首》总结时,可将“作品、作者、体例、出处”等内容用表格列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还可学习魏书生老师“懒”的做法,故意将一些易错的字不写或写错,让学生填写或改正,激发学生改错别字的习惯。有时为了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归纳内容、写段意等可由学生板书。这些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