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阅读指导 → 杂文收录 |
|
|||||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互文例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26:37 点击数:[] ![]() |
|||||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互文例析 郑良仙 【关键词】: 语文 诗词 互文 互文,是指古书里所述的两种事物,在意境上或上下文中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前人或称为“通异语”、“互相备”等。 互文的辞例,在古诗文里较多。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文里也出现多处互文例。但统览六册初中语文教材(指浙江省义务教育课本,下均同),编者只在一处注释中提到“互文”① ,在他处均未提及。对这些未被注释的互文例,倘若教师不能加以正确分析,必会造成学生对文意理解的偏差。如: 一、有的注释对句意按互文例解,但未指出是互文,学生不知其所以然。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②书本注释:“天上挂的是照过秦汉两朝的月亮,地上设置的也正是秦汉时代留下的关塞。”解释的没错,为什么这样解释?此处未指出:“明月”、“关”是互文。 《答李几仲书》:“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囷倒廪,见畀而不吝。”③书本注释:“比喻说法,意为全部拿出来。”如能指出:“倾”、“倒”是互文,是说倾倒囷廪。学生定能明白所以然。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④课文注释:“雌雄两兔的脚都跳跃着,眼睛都细眯着,难以区分雌雄。”注释是对的,但有些教材的辅导资料说:“脚扑朔”是雄兔求偶的特征,而“眼迷离”是雌兔发情期的症状。实在是不懂互文例而作的牵强附会的解释。此处如能加注:“‘雄兔’、‘雌兔’为互文。”那学生就不会感到疑惑了。 《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课文注释:“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为何这样解释?应加注:“‘物喜’、‘己悲’是互文。 二、有的注释只解释句中单个词的意思,对整句话未按互文作解,学生很容易误解。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⑥注释只指出:“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学生很容易照字面理解为:先对窗理好云鬓,后对镜贴上花黄。其实在这里“当窗”、“对镜”为互文,是说临窗、对着镜子理云鬓、贴花黄。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⑦注释仅解释了“鸿儒”、“白丁”的意思。其实,句中的“谈笑”、“往来”是互文,应指出。 《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疬”,⑧注释只对“犯”的意思作了解释。在这里,“触”、“犯”是对文,也是互文,都表示顶、冒的意思,是说冒着风雨、寒暑,而绝不能分开来解释。 三、 未作任何解释。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⑨书本未作解释,该句的意思绝不能误解为:将军身经百战都死了,壮士十年以后才回来。如果加注:“将军”与“壮士”、“百战”与“十年”分别为互文。那么,学生定会明白,文意是说将军、壮士在十年鏖战中,都身经百战,死的死,没死的终于归来了。 《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⑩在书本未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将句意理解为是在两个不同时间分别“受任”、“奉命”,这显然不对。此处,“受任”、“奉命”是互文,是说在败军危难的时刻接受了先帝的任命。这必须向学生指明。 四、 注释有错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⑾书本注释为:“将军(因手冻僵)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战衣冷得穿不上。”这样的解释显然有悖情理,其原因就在于未按互文解。这里“将军”、“都护”应是互文,是说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拉不开,他们的铠甲都难以御寒。这样的错误是会贻害后学的,应予以纠正。 注: ① 初中语文第六册,1999年版,页172. ② 初中语文第一册,1997年版,页35. ③ 初中语文第一册,1997年版,页204. ④ 初中语文第四册,1998年版,页43. ⑤ 初中语文第五册,1999年版,页222. ⑥ 初中语文第四册,1998年版,页43. ⑦ 初中语文第六册,1999年版,页176. ⑧ 初中语文第六册,1999年版,页172. ⑨ 初中语文第四册,1998年版,页41. ⑩ 初中语文第六册,1999年版,页161. ⑾ 初中语文第六册,1999年版,页82. 参考书目: 黄灵庚、张继定著《训诂学与语文教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张相著《诗词曲语辞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郭在贻著《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诗词曲语辞例释》,中华书局1986年版。 注:该论文已被收入《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的《新世纪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年汇》2003年卷。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