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阅读指导 → 杂文收录 |
|
|||||
浅谈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16:20 点击数:[] ![]() |
|||||
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验在我校实施一年来,我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策略,指导学生给研究性学习正确定位,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指导,从多方面激励评价学生,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 正确定位,有效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既不要把它看作是科 学家的实验研究一样难以攀登,神秘莫测,又不要把它流于形式,其实它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这一定位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否激发并保持学生研究探究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有效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 注重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创新。 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其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无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终身学习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学生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中,不在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内容,而是相互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等。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究创新。 三、 加强指导,有力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要加强指导,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一、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二、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三、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四、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形成不同的操作特点。 另外,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需求,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课题的积极参与,师生间如果能有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也正是在参与中,教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但这里的指导与以往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有很大不同。以往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最后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来。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课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课题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因此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将学生引导到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的指导路径也已经失灵。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什么呢?归结起来,大约为: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这种指导要求教师一方面能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送风吹氧,让它能燃烧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一种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通过教师切实的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自主探究创新,在具体实践中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实验是一个具有世纪挑战性的课题,因此在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和全体学生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共同实验,特别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勇于实践的能力,真正让研究性学习焕发出诱人的光彩来。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