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期货市场
   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      ★★★ 【字体: 】  
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8-06 20:10:5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继法币之后发行的一种纸币,始于1948年8 月20日,停于1949年7月3日,历时仅十月余,是中国历史上贬值速度空前的货币。迄今,身历其事者仍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对于此段恶性通货膨胀史,应细密梳理,深刻总结,警惕世人。有关经济史教材、著作对此虽有所论及,然多语焉不详,缺乏具体研究。究竟金圆券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行的?币改方案是如何出台的?金圆券发行之初的效果如何?其最终崩溃的过程又如何?给人们什么启示?都需要做系统的探讨和回答。以下分而述之,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一、遏制法币极度膨胀的失败

        --金圆券的发行背景

  国民党政府之所以取消法币,改发金圆券,是因为法币的极度膨胀给其财政经济、政治军事带来了致命威胁,迫使其不得不改弦更张,以解燃眉之急。

  法币在发行之初(1935年11月至1937年7月),流量不大, 较为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抗战期间,因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发行量急剧上涨,发行总额达到5569亿元, 比抗战前夕增长了约396倍。然这一膨胀速度,与日本投降后相比,不啻霄壤之别。国民党自恃实力强大,重燃战火,企图迅即消灭中共,以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赤字剧增,法币发行垂直上升。到1948年8月金圆券发行以前, 法币发行额增至604万亿元,比日本投降时增加了1085倍, 比抗战前夕增加了30余万倍。法币膨胀连带物价飞涨,物价狂涨反过来又加速了法币的流通速度和贬值速度,乃至印刷的钞票还末出厂,已不及自身纸张和印刷成本的价格了。广东一家造纸厂,竟买进800箱票面100-2000元的钞票,当作造纸原料。(注:杰克·贝登:《中国震撼世界》, 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505页。)法币完全丧失了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法币的极度膨胀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极大恐慌。行政院宋子文内阁、张群内阁相继采取措施,企图刹住法币膨胀狂势,无奈皆以失败而告终,币制改革遂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

  宋子文的杀手锏是抛售黄金。在日本投降前夕的一次国民参政会上,他就狂言:"我们的政策,不一定将所有的黄金都脱售,但是无论如何,政府有力量在手,就是黄金一项, 也就可以控制金融。 "(注: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6页。)1946年3月8日,宋令中央银行将库存黄金按市价在上海市场大量配售。至1947年2月,共抛售黄金353万两,占库存黄金的60%,回笼法币9989亿元。(注:《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第156页。)但在同一时间,法币增发了32483亿元, (注:吴岗:《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96页。)黄金抛售所回笼的法币仅占其中的1/3。可见,黄金抛售未达到控制法币膨胀的预期目的。"黄金风潮案"的爆发,更宣告了这一措施的彻底破产。握有大量游资的达官贵人看到购买黄金比囤积货物更有利可图,于是大做黄金投机生意,黄金抢购浪潮日甚一日。中央银行黄金储备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宋子文被迫下令停止出售。就在黄金停售的前几天,一些投机商意识到中央银行存金已尽,更加紧抢购,以致黄金价格暴涨,商品市场大乱,此即闻名上海的"黄金风潮案"。宋子文承认"政策运用"不当,辞去行政院长之职,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则被撤掉职务。

  宋内阁倒台后,由政学系头目张群继任行政院长,王云五为副院长,俞鸿钧仍任财政部长,张嘉@①为中央银行总裁。蒋介石想走马换将,压住黄金风潮和通货膨胀。张内阁立即以严禁抛售黄金、取缔黄金投机和管制外汇等办法,取代宋子文的黄金自由抛售政策。同时,加强敌伪物资抛售,发行了4亿美元的短期公债和库券,以图回笼法币。 但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徒劳的,通货膨胀速度继续加快,物价涨潮接踵而来,张群内阁也被迫下台。其间,张群曾提议由王云五特别研究财政,王认为:"只有改革币制,才能挽救财政经济日趋恶化的局势。"(注:王寿南:《王云五先生年谱初稿》第2册, 转引自《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48年1-7月),台北国史馆1995年,第206页。 )张内阁也曾拟制币改方案,并要求得到美国资助,但随着张群的倒台,终成泡影。

  1948年5月,国民政府"行宪国大"后,蒋介石就职总统, 改任翁文灏为行政院长。翁任命王云五为财政部长,俞鸿钧为中央银行总裁。蒋介石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并将此赌注压到翁文灏内阁头上。自此,金圆券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

      二、王云五币改方案的出台

  王云五执掌财政,引起国民政府内外一阵喧哗。

  王本是商务印书馆的大出版商,于中国文教事业多有贡献,被誉为"学问界恩人"。1946年1月,以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会议, 被蒋介石任命为经济部长。翁文灏上台后,蒋介石原拟仍由俞鸿钧任财政部长,但俞此前刚就任中央银行总裁,与原总裁张嘉@①正办理交接手续,蒋介石遂嘱翁文灏自己物色财长。翁与王云五平素私交不错,又鉴于王在行政院副院长任内研究过财政,于是选其掌财。王云五自称起始无意此职,"在固辞不获之后,惟一的诱惑使我勉允担任此席,就是对于改革币制之憧憬。"(注:王寿南:《王云五先生年谱初稿》第2册, 转引自《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48年1-7月),台北国史馆1995年,第206 页。)各界人士对此任命颇感惊奇,认为王云五与财政金融素少渊源,仅凭其商务的管理经验,堪当财政重责?上海的一些报纸对他大加嘲讽,国民政府立法院也对其持不信任态度。

  翁内税组成后,蒋介石对王云五和俞鸿钧都作了币制改革的指示,要他们分别组织专家研究,拿出具体方案。结果表明,蒋否决了俞鸿钧计划,而采纳了王云五方案。

  俞鸿钧在上海指定了一个4人研究小组, 成员有中央银行稽核处长兼上海金融管理局长李立侠、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中央银行顾问吴大业、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副处长方善佳、汉口金融管理局长林崇镛(后接替李立侠上海金融管理局长之职)。4 人小组一致认为:在内战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币制不宜作根本性改革,如果骤然一改,就会垮得更快。鉴于财政收支差额太大,可在不改变法币本位的基础上,另由中央银行一种称为金圆的货币,作为买卖外汇及缴纳税收之用,不在市面上流通。用此办法,大致使收入提高到相当于支出的40%到50%。俞鸿钧予以首肯,并令4人小组拟定了具体方案。尔后, 俞携此方案赴南京请示蒋介石,满以为会得到大加赞赏,却不料立即遭到否诀,蒋认为这一方案不能应付当时的局面。俞回到上海对4人小组说, 看来蒋要采用财政部的方案了,但又称不知道财政部方案的具体内容。其实,俞曾参与研究王云五主持的币改方案,不可能不清楚这一方案的底细,只因蒋介石嘱其对上海方面应力守秘密,所以他只能对4人小组说不知道。 (注:参见李立侠《金圆券发行的一段旧事》,《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王云五就职财长,踌躇满志,迅即秘密投入到币改计划的研究中去,自称"无日不是念兹在兹"。他首先分别问议财政部的主管人员,令其检呈有关币改的旧案和意见。为了保守秘密,不使财部人员知晓这些做法与币改有关系,王云五故意作出只听取意见的样子,不表示个人看法。他还对秘书处资料室所剪贴保存的历年国内关于币改的七、八十种资料,一一阅读和归纳。费尽一番心思后,王认为"改革币制,一方面固然必须尽力搜求获得可能控制的发行准备金,他方面还须配合其他种种措施。所谓配合的措施,便是关于平衡国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管制经济金融等事项。"(注:王寿南前揭书,转引自《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48年1-7月),台北国史馆19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与成因

  • 下一篇文章:北洋政府时期的币制和纸币的流通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股指期货的监管属性
  • ››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2)
  • ››券商迎接中国股指期货的前瞻研究
  • ››关于发展我国股票指数期货的探讨
  • ››期权机制有效支撑成长型企业
  • ››股票期权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利用信托制度实施股票期权计划
  • ››用期权定价理论评估新经济公司
  • ››谨慎选择三种期权计划
  • ››上市公司期权制度设计
  • ››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