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期货市场
   论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与成因      ★★★ 【字体: 】  
论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与成因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8-06 20:10:5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出现过两次恶性通货膨胀,一次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23年德国的纸币马克流通量达到496×10[18]天文数字(注:《简明金融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价格指数由1922年1月的100上升到1923年11月的10[13](注:[美]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374 页。),另外一次则发生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最后几年(1945-1949),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金圆券的发行量折合法币高达2,038,374,000,000亿元,上海的物价总指数由1937年6月的100,上升为36,366 × 10[11]。这两次通货膨胀都被作为恶性通货膨胀的典型例子载入史册,成为世界货币史上的两大恶梦。本文试就国民党政府严重通货膨胀的特征与成因作一分析。

      一、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

  何谓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学界似乎还没有"被普遍接受或令人满意"的定义,萨缪尔森、米尔顿·弗里德曼及Laidler和Parkin 四家的观点是目前公认比较权威的解释。萨缪尔森对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在价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上升……的时候出现通货膨胀"(注:[美]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366页。)。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永远是个货币现象,过多地增加通货量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注:米尔顿·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8、111页。)。Laidler和Parkin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或者等价地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注:[奥]赫尔穆特·弗里希:《通货膨胀理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1页。)。综合他们的论述,通货膨胀即通货供应量过度增加,物价持续上涨,货币不断贬值;而恶性通货膨胀,则是一般通货膨胀在程度上的恶性发展。证诸国民党政府1945~1949年的恶性通货膨胀,我们或可获得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

  (一)发行屡创天量。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 法币的发行额是5,569亿元(注: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60页。),比1937年6月的14.1亿元增加了392倍,增加幅度已不小,但与以后的发行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1945年底,法币发行量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10,319亿元,与8月相比,几乎翻了一番;1946年底更增至37,261亿元,比上年底增加了 2. 6 倍;1947年12月高达331,885亿元,在1946年的基础上又增加近8倍;1948年8月21日,竟高达6,636,946亿元之巨,短短的8个月里增加了19倍, "币值已贬到不及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的价值"。于是当局孤注一掷,发行新的通货金圆券来取代法币,以1∶300万的比例收兑无限膨胀了的法币。1948年8月19日付诸实施,规定新币每元含金量为纯金0.22217公分,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但政府当局很快自食其言,1948年12月,金圆券的发行量已达83.2亿元,超过限额4倍多,1949年1月,再增加至208 亿元,相当于发行最高额的10.4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 更猛增至679,458亿元,是金圆券发行限额的33,972倍,如果以1∶300 万的兑换率折合成法币,则数量高达2,038,374,000,000亿元的天文数字, 相当于1937年6月的144,565,531,900倍。票面额也越发越大,从100元额到1万元、10万元,最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 金圆券最后遭到人民拒用。早在该币改方案实施以前,金融界专家就指出,法币已流通10多年,"虽然贬值,但至少还为人民所熟悉、接受,而新币则办不到"(注: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7页。)。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极其动荡,加上政府弥补巨额赤字完全依赖印钞机的做法没有任何改变,因此决定了金圆券的命运只能以短命告终,并且加速通货制度的彻底崩溃。

  (二)物价疯狂上涨。通货恶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疯狂上涨。抗战结束后,上海重新恢复了领导全国物价的地位,上海的物价走势较能代表战后物价的总趋势。与全国一样,战后上海的物价也经历了一个短暂回落又急剧上升的过程。1945年8月, 上海的物价正处于疯狂上涨的顶峰,物价指数为8,640,000(1937年1~6月=100,下同)。8月中旬,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后,群情鼓舞,人心思定,物价突然下跌。同时,人们顾虑债务会在币制改革中吃亏,一改过去借债囤货、重物轻币的风气,纷纷脱货求现,甚至贬价求售,物价更急剧下泻,上海9 月的物价指数较8月下跌36.4%,黄金价格由中储券1,400万元跌至230万元, 跌幅达83.57%,许多股票价格跌去2/3。但是, 这种下降趋势只是昙花一现,10月以后,上海的物价指数迅即回升,12月已达88,544,比9 月上涨5倍。

  步入1946年后,物价涨幅加大,12月物价指数为681,600, 较上年涨6.7倍;黄金每10两市价从731,374元涨到3,164,680元,上涨3.33 倍;美元从1,390元涨至7,600元,上涨4.47倍;大米每石从7,625 元涨至62,333元,上涨7.17倍。1947年物价涨势更猛,特别是2 月中旬黄金政策失败以后,物价上涨速度成倍提高,全年共发生6次大涨风, 涨势一次比一次猛烈,两次涨风之间的间歇期一次比一次短,年底物价指数为10,063,000,比上年上涨13.76倍。至1948年, 上海物价则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止,涨风的间歇期也越来越短,从一个月缩短到半个月,再缩短到一星期,6月以后,整个物价已呈疯狂上涨的态势。至8月19日,物价指数已达564,570,000,比1947年底上涨了55.1倍。

  1948年8月19日,为配合金圆券发行,南京政府对物价、 工资实行冻结,即"八·一九"限价。"上海的批发商在官定物价公布后,便停止了营业"(注: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8页。)。公开交易冷冷清清,黑市交易却十分火暴,黑市物价上涨约3-10倍。10月,上海突然刮起了抢购风,人们见货就抢, 甚至连锡箔、棺材也在抢购之列。在抢购风潮期间,四大百货公司的存货被抢购去2/3~3/4;绸布店的呢绒存货被抢购一空,150万匹棉布只剩1/5。据估计, 限价期间上海工商业的总损失约值金圆券(指初发行的金圆券价值)2亿元。继抢购风潮后,上海又发生了抢米风潮, "一天达27处之多",最后范围扩展到一切可以充饥的食物(注:千家驹编:《经济通讯》,1948年10月。)。强制执行了70天的限价政策,再也维持不下去了,11月1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 于是整个物价犹如决堤的水,一泻千里。11月中旬,米价已从限价时的每石20元9 角,一度突破了2,000元大关,上涨近100倍。其他各类物品价格也平均超过限价20多倍。11月物价指数比10月上涨675%。1949年2月以后上海的物价已再现法币崩溃前疯狂上涨的状态,4、5月物价已是天天上涨和一天数涨,5月米价最高每石3亿元以上,金价每10两430亿元,美元8,000万元。物价总指数高达36,366×10[11]的天文数字。

  (三)通货不断贬值。通货价值分对内、对外两种。对内价值指货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对外价值则通常以黄金、外汇来度量。抗战后中国通货不断大幅贬值,到后来基本失去了国内实际购买力。100 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2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只能买2 个鸡蛋,1946年只能买1/6块固本肥皂,1947年只可买1只煤球,1948年8月19日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每斤16两),1949年5月只能买1粒米的千分之2.45。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通货对内价值严重贬低,必然导致对外价值暴落。由于物价疯狂上涨,货币实值持续下跌,受预期心理和恐慌心理驱使,为了保值、增值,除了物资,人们还竞相追逐黄金、外汇,引致对黄金、外汇的超额需求,价格遂盘旋而上,节节攀高。

  物价飞涨、币值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

  • 下一篇文章: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与成因”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与成因”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股指期货的监管属性
  • ››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2)
  • ››券商迎接中国股指期货的前瞻研究
  • ››关于发展我国股票指数期货的探讨
  • ››期权机制有效支撑成长型企业
  • ››股票期权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利用信托制度实施股票期权计划
  • ››用期权定价理论评估新经济公司
  • ››谨慎选择三种期权计划
  • ››上市公司期权制度设计
  • ››论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